[发明专利]一种碰撞滥用工况零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8294.2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侯双超;龚益玲;傅启晟;李迎斌;王平;张婷婷;胡智勇;周星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5;G06F119/02;G06F119/1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李丹;杨丹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碰撞 滥用 工况 零件 可靠性 评估 方法 | ||
1.一种碰撞滥用工况零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00:建立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其具有塑料罩盖配合特征;
200:基于所述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建立与其适配的塑料罩盖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
300:基于所述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和塑料罩盖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建立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基于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试验和/或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金属门钣金结构的可靠性和/或塑料罩盖的可靠性;
其中,在评估金属门钣金结构的可靠性时,通过获取金属门钣金结构的内板模型在罩盖连接区域的最大变形值,并将该最大变形值与设定的门钣金结构的最大变形许可值进行比较,以评估门钣金结构的可靠性,当最大变形值超过最大变形许可值时,则通过有限元对门钣金结构进行优化,当最大变形值未超过最大变形许可值时,则认为门钣金结构可靠;
其中,在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时,通过获取塑料罩盖的开始泄气压力值,并将其与设定的最小压力许可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当开始泄气压力值低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通过有限元对塑料罩盖进行优化,当开始泄气压力值大于等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认为塑料罩盖可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滥用工况零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金属门模拟件被构造为金属容器,该金属容器的一个面用于安装实体塑料罩盖样件,所述金属容器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金属容器通过开设于其上的进气口与气压装置连接,所述金属容器还设有排气阀,所述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塑料罩盖均被放置在温度箱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滥用工况零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包括基于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试验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其包括步骤:
301:基于所述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和塑料罩盖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建立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
302:调节温度箱内的温度以及金属容器进气压力的大小和进气时长,获得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曲线,以获取塑料罩盖开始泄气的压力值;
303:将塑料罩盖开始泄气的压力值与设定的最小压力许可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当开始泄气压力值低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返回步骤200以通过有限元对塑料罩盖进行优化;当开始泄气压力值大于等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认为塑料罩盖可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滥用工况零件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包括: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金属门钣金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基于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试验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其包括步骤:
301:对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在锁孔区域和铰链加强板区域施加固定约束,在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建立气囊模型,初始各项固定均载力,模拟外板变形导致的气压变化引起的变形,获取门内板模型在与罩盖连接区域的最大变形值;
302:将最大变形值和门钣金结构的最大变形许可值进行比较,若最大变形值未超过最大变形许可值时,则认为门钣金结构可靠,进行步骤303,若最大变形值超过最大变形许可值,则返回步骤100以对门钣金结构进行优化;
303:基于所述金属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和塑料罩盖结构有限元数据模型建立实体金属门模拟件和实体塑料罩盖样件;
调节温度箱内的温度以及金属容器进气压力的大小和进气时长,获得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曲线,以获取塑料罩盖开始泄气的压力值;
将塑料罩盖开始泄气的压力值与设定的最小压力许可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塑料罩盖的可靠性,当开始泄气压力值低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返回步骤200以通过有限元对塑料罩盖进行优化,当开始泄气压力值大于等于最小压力许可值时,则认为塑料罩盖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82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