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频低温焊锡H级绝缘漆及漆包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63808.5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1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袁锦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6 | 分类号: | C09D175/06;C09D5/08;C09D7/61;C08G18/32;C08G18/66;C08G18/42;C08G18/10;C08G18/76;B01J13/02;H01B3/04;H01B3/30;H01B3/42;H01B7/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何健施 |
地址: | 52337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低温 焊锡 绝缘漆 漆包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频低温焊锡H级绝缘漆及漆包线,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成分:水性封闭型聚氨酯树脂乳液67‑78份、钴酸铜@聚酰亚胺微球12‑20份、无机填料8‑14份、分散剂0.8‑1.2份、消泡剂0.3‑0.6份、中和剂0.4‑0.8份、流平剂0.5‑1份和固化剂4.2‑5.6份。本发明所制备的绝缘漆属于水性环保漆,主要原料为水性封闭型聚氨酯树脂乳液、钴酸铜@聚酰亚胺微球、无机填料以及一些助剂。本发明制备的绝缘漆不仅保持了聚氨酯漆膜的直焊性,还提升了其耐高温性和机械强度,使绝缘漆能够保持H级以上的绝缘等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领域,具体涉及耐高频低温焊锡H级绝缘漆及漆包线。
背景技术
电机电器、电子产品是电力、通讯设备和家用电器不可缺少的组件,而绝缘材料又是电机电器、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同时,漆包线绝缘漆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电气绝缘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绝缘漆的绝缘等级是指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为了能够使得绝缘等级达到H级(180℃),大多数的绝缘漆选用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速率的苯类溶剂,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漆膜的绝缘等级,但是苯类溶剂的烘烤温度高、烘烤时间长,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因为毒性大且易燃易爆,在施工环境中挥发出来后,很容易威胁人体的健康和引起环境的污染;此外,根据目前绝缘漆应用市场需求,对于高频电子变压器含浸绝缘漆后需要二次焊锡,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直焊漆多数为聚氨酯漆和聚酰亚胺漆,聚氨酯漆具有更好的直焊性,但是焊锡会导致聚氨酯漆的软化击穿温度降低以及介质损耗增大,同时聚氨酯漆存在耐高温性不足、机械强度低、耐酸碱差等缺陷,因此需要对聚氨酯绝缘漆进行改性,从而使其具有更加的性能表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频低温焊锡H级绝缘漆及漆包线。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频低温焊锡H级绝缘漆,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成分:
水性封闭型聚氨酯树脂乳液67-78份、钴酸铜@聚酰亚胺微球12-20份、无机填料8-14份、分散剂0.8-1.2份、消泡剂0.3-0.6份、中和剂0.4-0.8份、流平剂0.5-1份和固化剂4.2-5.6份。
优选地,所述水性封闭型聚氨酯树脂乳液是通过使用封闭型聚氨酯树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其中,封闭型聚氨酯树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4:1-1.5。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优选地,所述封闭型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a、称取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至容器内,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升温至75-85℃,搅拌反应3-5h后,得到预聚体产物;
步骤b、将预聚体产物与溶剂丁酮混合至反应容器内,边搅拌边加入封闭剂丁二酮肟和扩链剂乙二胺,在室温下搅拌0.2-0.5h后,升温至75-85℃,搅拌反应2-4h,得到封闭型聚氨酯树脂。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2.1-2.8:1.7-2.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加入量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质量的0.1%-0.3%。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预聚体产物、丁二酮肟与丁酮的质量比为1:0.15-0.24:5-10,乙二胺的加入量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质量的2%-4%。
优选地,所述无机填料包括云母粉与轻质碳酸钙;其中,云母粉与轻质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2-2.8:1。
优选地,所述钴酸铜@聚酰亚胺微球的粒径为10-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3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