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61271.9 | 申请日: | 202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星;韩冰;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1/18;F28F9/22;F28F9/24;F28F9/26 |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孙威 |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和控制调节换热后的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的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一种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包括有安装架、第一空心筒、空心管、第二空心筒、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等,安装架的左下部设有第一空心筒,第一空心筒内设有隔板,隔板能够将第一空心筒分成左右两部的空间,第一空心筒的上侧连接有空心管,安装架的左上部设有第二空心筒,空心管的上侧与第二空心筒相连接,第一空心筒的下侧连接有左右两个第一导管,空心管的内侧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管。本发明通过膨胀液受热膨胀,使得滑杆移动,人们便可根据滑杆移动的位置了解和监测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独立于电网运作,能够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运作。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零碳建筑除通过节省耗电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自身建筑的用电需求以外,也经常会使用到换热器,从而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进而达到节能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但是目前换热器无法检测换热后的温度是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更无法控制调节换热后的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进而导致能源转化的浪费。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检测和控制调节换热后的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的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换热器无法检测换热后的温度是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更无法控制调节换热后的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进而导致能源转化的浪费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和控制调节换热后的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的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零碳建筑的换热装置,包括有安装架、第一空心筒、空心管、第二空心筒、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折流板、换热管、换热机构和温度监测机构,安装架的左下部设有第一空心筒,第一空心筒内设有隔板,隔板能够将第一空心筒分成左右两部的空间,第一空心筒的上侧连接有空心管,安装架的左上部设有第二空心筒,空心管的上侧与第二空心筒相连接,第一空心筒的下侧连接有左右两个第一导管,空心管的内侧连接有多个第二导管,空心管的内侧设有五个折流板,空心管的右侧设有上下两个换热管,安装架的右部前侧设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与换热管相连接,第一空心筒的左侧设有温度监测机构。
进一步的是,换热机构包括有安装板、第一导轨、第三导管、集热管、集热片和循环泵,安装架的右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前侧连接有上下两个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三导管,第三导管上均设有一段伸缩管,第三导管的左侧分别与同侧换热管相连接,第三导管的右侧之间连接有两根集热管,集热管之间套接有集热片,下侧第三导管上安装有循环泵。
进一步的是,温度监测机构包括有空心块、第三空心筒、滑杆和第一弹簧,第一空心筒的左侧设有连接有空心块,空心块的上侧设有第三空心筒,第三空心筒的底部装有膨胀液,第三空心筒的上部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与第三空心筒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保温机构,保温机构包括有外壳、第一转杆和转板,安装架的左背部设有外壳,外壳能够将第一空心筒、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筒包裹,外壳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4个第一转杆,前后两侧的4个第一转杆均为上下左右对称设置,第一转杆上均设有转板。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有固定块、第一移动板、第二导轨、滑块、第二弹簧、压杆、连接架、推块和第三弹簧,转板的内侧均设有固定块,上下对应的两个固定块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两个第一移动板,外壳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4组第二导轨,前后两侧的4组第二导轨均为上下左右对称设置,每组第二导轨均为两个,第二导轨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与对应第二导轨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每组第二导轨上的滑块之间均连接有压杆,压杆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移动板接触配合,压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下部左侧连接有推块,推块与滑杆相连接,第一移动板与外壳的上下两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1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