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00kV及以上电缆接头封堵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8592.3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5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何锦航;毛进;夏明勇;王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24 | 分类号: | G01N9/24;G01N2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 kv 以上 电缆 接头 封堵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kV及以上电缆接头封堵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搭梯、第一滑动架、第一拉绳、第一滑动板、第一转动盘、第一安装座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搭梯上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动架以可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搭梯上;DR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二搭梯、第二滑动架、第二拉绳、第二滑动板、第二转动盘、第二安装座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搭梯上部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动架以可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搭梯。本发明利用铅和环氧材料的密度差,经数字成像灰度差异进行判别,不用开剥、破坏,可带电检测,效率高,准确率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0kV及以上电缆接头封堵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电缆接头封堵材料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10kV及以上电缆户外终端、隧道敷设中间的电缆接头,传统的密封方式是环氧树脂密封,然而长期使用后发现,常会出现疑似受潮、锈蚀及金属护套电气连接断开等隐患。为此,需要采用封铅工艺密封处理替代环氧树脂密封,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对电缆接头的封堵材料(中间层)进行检查,以辨明是环氧树脂密封处理或封铅工艺密封处理。传统的检查方式停电剥开检查,然而该种方式需要人工爬到电缆接头外围处,停电,然后剥开外层包裹材料,方能辨别。该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并且当遇到封铅工艺密封处理的接头时,还需要重新封堵,成本高、效率低,有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检测效率及准确性高的100kV及以上电缆接头封堵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100kV及以上电缆接头封堵检测装置,包括:
射线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搭梯、第一滑动架、第一拉绳、第一滑动板、第一转动盘、第一安装座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搭梯上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动架以可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搭梯上,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后折返至所述第一搭梯的下部,所述第一滑动板可水平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架上,所述第一转动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盘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板的移动;
DR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二搭梯、第二滑动架、第二拉绳、第二滑动板、第二转动盘、第二安装座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搭梯上部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动架以可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搭梯上,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轮后折返至所述第二搭梯的下部,所述第二滑动板可水平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架上,所述第二转动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盘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滑动板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滑动架包括第一竖向框架、第一横向框架和第一斜杆,所述第一竖向框架的两侧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搭梯上,所述第一横向框架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竖向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一斜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竖向框架与所述第一横向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横向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一吊孔。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搭梯的两相对内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延伸到所述第一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横向框架上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滑动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匹配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框架上。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滑动架包括第二竖向框架、第二横向框架和第二斜杆,所述第二竖向框架的两侧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搭梯上,所述第二横向框架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二竖向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二斜杆安装在所述第二竖向框架与所述第二横向框架之间,所述第二横向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二吊孔。
在其中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搭梯的两相对内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延伸到所述第二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