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汽车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8548.2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程鹏;鲁守卿;卢佳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东莞磐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5 | 代理人: | 徐雄发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江津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充电 汽车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枪本体,充电桩本体外侧设有插拔充电枪本体的插拔口,所述插拔口内设有插拔组件;插拔组件包括放置架、触发机构和一对固定架;本发明能够在充电前后利用插拔组件方便用户将充电枪本体从插拔口取出和插入;插拔组件能够用于放置充电枪本体,并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滑入或滑出插拔口,从而无需手动将充电枪本体插入插拔口内;用户在使用时可快速将充电枪本体取下,整个取放充电枪本体的过程快捷简便,无需手动插拔充电枪,更加省力,从而提高充电枪取放的便捷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包含纯电动汽车和可插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补充电能的装置,类似燃油汽车所使用的加油站或加气站,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一种,按照充电桩提供的输出电流分类,充电桩可以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通常情况下,快速充电桩都是直流充电桩(但直流充电桩并非都是快速充电桩),对一般的纯电动乘用车而言,慢速充电桩充满电的时间一般需要3-8个小时,而快速充电桩只需要数十分钟,相比乘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对电池续航的需求更高,所以通常公交站场、出租车停车场等地会有设置较多的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充电枪对其进行充电,才可以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用户在采用直流快充进行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枪从充电桩上取下,由于直流充电枪重量较大,并且线缆笨重,并且大多数充电桩的插拔口位置较高,用户将充电枪插拔回充电桩上时,容易使充电枪插拔不稳定并导致充电枪脱落,用户通常需要双手提枪才能将其插回桩上,使用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汽车充电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充电枪插拔使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和与充电桩连接的充电枪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设有插拔充电枪本体的插拔口,所述插拔口内设有插拔组件;所述插拔组件包括放置架、触发机构和一对固定架;所述放置架设于插拔口底壁,所述放置架内设有驱动机构使放置架能够沿插拔口开口方向移动;所述固定架相对布置在放置架前端,固定架相对的外侧面设有与充电枪本体外周面弧度相适应的容纳口,所述固定架下端远离容纳口的一侧与放置架铰接相连;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支撑块、伸缩杆和弹性支撑件,所述支撑块设于放置架对应两固定架之间,支撑块呈弧形布置并与充电枪本体外周相适应,所述伸缩杆设于支撑块下端,所述伸缩杆外周连接有与容纳口下端相抵的连接部,弹性支撑件设于放置架内并弹性支撑伸缩杆,当所述充电枪本体置于支撑块上时,所述伸缩杆向下移动并使固定架向支撑块一侧转动将充电枪本体围合于容纳口内;所述充电枪本体与支撑块分离时,弹性支撑件向上支撑伸缩杆,两固定架向外转动使固定架之间形成可将充电枪本体取出的取放口。
本技术方案中;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枪本体通过相应电路连接,用于输送电能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在充电前后利用插拔组件方便用户将充电枪本体从插拔口取出和插入;插拔组件的放置架用于放置充电枪本体,并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滑入或滑出插拔口,从而无需手动将充电枪本体插入插拔口内;位于放置架上的固定架用于固定充电枪本体,当充电枪本体置入两固定架之间的容纳口时,通过支撑块进行支撑,并在充电枪本体重力作用下下压伸缩杆和弹性伸缩件,伸缩杆带动连接部下压固定架内侧的容纳口底部,从而使两固定架向支撑块一侧转动,形成对充电枪本体的固定,当放置架完全滑入插拔口后即可完成对充电枪本体放置;而用户充电枪本体与支撑块分离时,弹性支撑件向上支撑伸缩杆,两固定架向外转动使固定架之间形成可将充电枪本体取出的取放口,用户可快速将充电枪本体取下。整个取放充电枪本体的过程快捷简便,无需手动插拔充电枪,更加省力,从而提高充电枪取放的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亲油载银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充电系统、充电方法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