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5717.7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4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廖增成;沈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2;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健康 状态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该系统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中设置有可充放电的电池,该方法首先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中车辆充放电数据,然后根据所述车辆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充分静置,以确定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接着根据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选择不同模型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最后根据所述当前可用容量,计算所述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池健康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无论车辆是否充分静置,都能够准确计算出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从而计算出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池健康状态,实现电池健康状态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提升。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由于其复杂的工作环境和较难准确模拟的电化学机理,锂电池健康状态的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并且,不仅车主迫切需要了解自己车辆电池的健康状态,二手车市场、车辆维修站点、电池梯次利用厂商等也急需锂电池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
目前,多数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Charge,SOH)的估算方式是通过离线测试同批次电池的相关实验数据,再通过曲线拟合或者插值方法进一步估算电池当前可用容量,通过与电池出厂标称容量比值从而估算出电池的当前健康状态SOH的。
其中,针对可用容量的估算,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利用车端采集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数据,通过单体电压查询离线实验数据获得的开路电压-荷电状态关系(SOC-OCV)曲线,从而得到电池的充电起止荷电状态(State ofCharge,SOC)及充电过程中累计电量,估算出当前电池的可用容量。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对电池的可用容量的估算方式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为了较准确获得充电起始荷电状态SOC,在充电前需要足够的静置时间去消除电池极化电压,而大多数车辆特别是营运车辆在充电前无法满足充分静置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所述新能源汽车中设置有可充放电的电池,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中车辆充放电数据;根据所述车辆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充分静置,以确定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根据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选择不同模型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根据所述当前可用容量,计算所述新能源汽车当前的电池健康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充放电数据,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充分静置,以确定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包括: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前的静置数据;根据所述静置数据,计算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前的静置时间;获取预设的充分静置时间;判断所述静置时间是否大于所述充分静置时间;若是,则所述电池充电前已充分静置;若否,则所述电池充电前未充分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静置状态,选择不同模型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包括: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车辆充放电数据,选择不同模型以获取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起止荷电状态;根据所述车辆充电数据,通过安时积分法计算所述电池的充入总容量;根据所述充入总容量和所述电池起止荷电状态差值,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可用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择不同模型以获取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起止荷电状态,包括:在所述电池充电前已充分静置时,通过静置修正模型获取所述电池充电开始时的起始荷电状态;在所述电池充电前未充分静置时,通过去极化模型获取所述电池充电开始时的起始荷电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5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