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1647.8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1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婵;肖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G5/50 | 分类号: | F23G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胡程潇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炉送氧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根据所述混合蛙跳算法的算法参数、焚烧炉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和焚烧作业时产生的缓存数据确定约束条件下每次实验的最佳蛙群适应值;
根据所述每次实验的最佳蛙群适应值确定蛙群适应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蛙群适应值的平均值确定送氧系统的阀门开度方案,并根据所述阀门开度方案控制所述焚烧炉的送氧系统;其中,所述送氧系统的阀门开度方案的控制参数包括进氧阀开度、出气阀开度、进氧持续时长和出气持续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炉膛的累计进氧时间小于炉膛的焚化恒温保持时间;
炉膛进氧量减去炉膛出气量的差大于或等于炉膛内的氧含量需求;
时长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焚化恒温保持时间,其中,所述时长系数与所述进氧持续时长、所述出气持续时长、第一恒温保持时间和第二恒温保持时间相关;
焚化过程中炉膛内的负压等于或小于炉膛气压标准量;
焚烧炉的加热能耗小于或等于期望能耗,其中,所述焚烧炉的加热能耗与所述出气持续时长、所述进氧持续时长、第一线性关系系数和第二线性关系系数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Sigma(T_i)T_MAX;
其中,T_i为所述炉膛的某次进氧时间;T_MAX为所述炉膛的焚化恒温保持时间;
(OOV_in*k_in*T_in–OAV_out*k_out*T_out)*k_o=O_c;
其中,OOV_in*k_in表示所述炉膛的进氧速度;OAV_out*k_out表示所述炉膛的出气速度;OOV_in为所述进氧阀开度;OAV_out为所述出气阀开度;T_in为所述进氧持续时长;T_out为所述出气持续时长;k_o、k_out、k_in为比例系数;O_c为所述炉膛内的氧含量需求;
T_m=(T_out–T_in)*x_m+y_m=T_MAX;
其中,T_m表示时长系数;x_m为所述第一恒温保持时间;y_m为所述第二恒温保持时间;
(OAV_out*k_out*T_out-OOV_out*k_in*T_in)*k_p=P_MAX;
其中,k_p是气压换算系数;P_MAX为所述炉膛气压标准量;
EP_MAX=(T_out–T_in)*x_e+y_e;
其中,EP_MAX为所述期望能耗,x_e为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系数;y_e为所述第二线性关系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约束条件下每次实验的最佳蛙群适应值,包括:
在一次实验中,通过所述混合蛙跳算法,经过多次迭代后获得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最佳蛙群适应值;其中,所述蛙群适应值与焚烧炉的加热能耗、炉膛进氧量和炉膛出气量有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焚烧炉送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多次迭代后获得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最佳蛙群适应值,包括:
当所述焚烧炉的加热能耗最少,尾气余热能量最高且焚化恒温保持时间满足期望时间时,输出所述最佳蛙群适应值;其中,所述尾气余热能量、所述焚化恒温保持时间与所述炉膛进氧量和所述炉膛出气量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未经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16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