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及钢琴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50290.1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潮芝;周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5/02 | 分类号: | G09B5/02;G02B23/08;G09B15/00;G10C3/00;G10G1/00;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乐器 演奏 配套 支架 钢琴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及钢琴,涉及乐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用户练习钢琴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发明。所述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包括:支撑体,在支撑体上设有容置台;支撑体上、位于容置台上方设有第一导光筒及第二导光筒,第一导光筒与第二导光筒分别至少有一端为自由端,且第一导光筒位于第二导光筒的上方;第一导光筒具有沿长度走向的第一光通道,第二导光筒具有沿长度走向的第二光通道,第一光通道的自由端为第一光通道的入口,第二导光筒的自由端为第二光通道的出口,第二光通道与第一光通道连通;在第一光通道与第二光通道中设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光导向组件。适用于需要辅助提高用户练习钢琴的效率的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及钢琴。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存在很多钢琴陪练软件,钢琴陪练软件一般包括人工陪练模式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陪练模式。人工陪练模式是指,指导者通过与用户视频通话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指导,人工智能陪练模式是指,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分析用户练习钢琴的视频图像,展示用户在练习钢琴过程中手型、指法及弹奏是否正确的结果。无论是人工陪练模式还是人工智能陪练模式,都需要拍摄用户练习钢琴的视频图像,并通过屏幕与用户互动,以指导用户以正确的方式练习钢琴。但是,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拍摄用户练习钢琴的视频图像屏幕需要正对或者背对钢琴,均不方便同时观看指导视频图像,影响用户练习钢琴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及钢琴,便于辅助提高用户练习钢琴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乐器演奏用配套支架,包括:支撑体,在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容置台;所述支撑体上、位于所述容置台上方设有第一导光筒及第二导光筒,所述第一导光筒与所述第二导光筒分别至少有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第一导光筒位于所述第二导光筒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光筒具有沿长度走向的第一光通道,所述第二导光筒具有沿长度走向的第二光通道,所述第一光通道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光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二导光筒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光通道的出口,所述第二光通道与所述第一光通道连通;在所述第一光通道与所述第二光通道中设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光导向组件;当所述容置台上放置有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光通道的入口朝向所述乐器,所述第二光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光导向组件包括:棱镜和/或平面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导光筒与所述第二导光筒之间通过第三导光筒连通,所述第二导光筒支撑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光筒的自由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三导光筒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筒上,所述第三导光筒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光筒上,所述第一导光筒的自由端悬空设置;所述光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光反射元件、第二光反射元件及第三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光通道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光筒与所述第三导光筒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安装于所述第三导光筒与所述第二导光筒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入射面朝向第一光通道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出射面朝向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入射面,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出射面朝向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的入射面,所述第三光反射元件的出射面朝向所述第二光通道的出口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第二光反射元件及第三光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个是棱镜;或者,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第二光反射元件及第三光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个是平面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当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第二光反射元件及第三光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个是棱镜时,所述棱镜为屋脊棱镜或三棱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第二光反射元件及第三光反射元件的转向角分别为45°、60°、80°、90°、115°或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0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