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48555.4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崔朝霞;许元峰;杨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07K14/705;C07K14/435;A61K38/17;A61P31/04;A61P37/04;A23K20/147;A23L3/352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 地址: | 31583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绒螯蟹 可变 淋巴 受体 vlr2 基因 及其 编码 蛋白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其特征在于,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组合物,包括蛋白VLR2‑L、VLR2‑S1、VLR2‑S2、VLR2‑S3、VLR2‑S4、VLR2‑S5、VLR2‑S6、VLR2‑S7、VLR2‑S8、VLR2‑S9;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SEQ ID No.11所示。VLR2基因编码的多种蛋白的重组表达产物对结合的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物种,随着近年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工厂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导致的大规模的病害也在养殖过程中频繁爆发,给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开发出中华绒螯蟹抗菌抗病药物,为蟹病的防治寻找更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实现蟹类健康养殖的有力保障。
可变淋巴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VLR)最早在七鳃鳗中发现,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是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核心免疫分子。VLR作为模式识别受体,通过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通路,从而激活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无颌类脊椎动物VLR基因具有多样性,通过侧翼LRR模块随机插入形成,经计算预测,可产生至少1014种独特的抗原特异性受体。无颌类脊椎动物VLR基因同时具有特异性,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目前在病原诊断、靶向治疗、免疫增强等研究领域已有广泛报道。
但是,在中华绒螯蟹还未发现具有抗菌抗病的可变淋巴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组合物,包括蛋白VLR2-L、VLR2-S1、VLR2-S2、VLR2-S3、VLR2-S4、VLR2-S5、VLR2-S6、VLR2-S7、VLR2-S8、VLR2-S9;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SEQ ID No.11所示。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组合物在制备抑菌药物、病原体检测试剂、免疫增强剂、饲料添加剂或保鲜剂中的应用。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VLR2-S2,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所示。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VLR2-S2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药物或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革兰氏阳性菌选自金黄色葡萄球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或溶壁微球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VLR2-S8,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0所示。
一种上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VLR2-S9,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1所示。
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可变淋巴受体VLR2基因编码的蛋白VLR2-S8和/或VLR2-S9在制备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药物或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革兰氏阴性菌选自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或哈维氏弧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8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苏铁双黄酮在制备防治新冠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重叠染色体分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