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7605.7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9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王曼;段同江;韩一鸣;董广雪;曲红荷;范瑶星;闫蕊;高秀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7 | 代理人: | 綦宗书 |
地址: | 1163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沟 球轴承 沟道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的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车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车出沟道;磨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磨削车削后的沟道。其通过对称加工的方式加工轴承套圈上的沟道能够保证轴承内圈与外圈合套后的端面轴向落差符合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深沟球轴承两侧外圈端面与内圈端面之间存在轴向落差,常规磨削加工过程中,很难100%保证合套后的外圈端面与内圈端面之间的轴向落差在合格的范围内。为确保成品轴承轴向落差合格,需要在合套前将内圈沟道、外圈沟道沟位置逐一测量并进行分组,合套时需要考虑沟道位置测量结果,否则合套后轴承内、外端面轴向落差无法保证在要求的范围内,受沟位置和沟尺寸双重影响,一次合格率仅在40%左右,严重制约产品交付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车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车出沟道;
磨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磨削车削后的沟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称加工是指分别以轴承套圈的两端面为基准面计算沟道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套圈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合套后轴承外圈端面与轴承内圈端面之间设置有轴向落差。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落差为0.04mm~0.05mm,磨削加工后的外圈两端面之间的尺寸的公差控制在+0.034 mm~+0.040mm,磨削加工后的内圈两端面之间的尺寸的公差控制在-0.034 mm~-0.040mm。
进一步的,轴向游隙对轴向落差的影响量控制在0.01 mm~0.015mm之间。
进一步的,将轴承套圈端面尺寸散差控制在0.003mm以内。
进一步的,磨削加工后的沟道位置度公差为0.002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车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车出沟道;磨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磨削车削后的沟道。其通过对称加工的方式加工轴承套圈上的沟道能够保证轴承内圈与外圈合套后的端面轴向落差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沟球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沟球轴承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沟球轴承的轴承内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圈,2、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深沟球轴承沟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车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车削沟道;
(2)磨削加工,在轴承套圈上按对称加工的方式磨削车削后的沟道。磨削加工后的套圈上的沟道位置度公差为0.002mm。
需要说明的是,对称加工是指分别以轴承套圈的两端面为基准面计算沟道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7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