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47564.1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9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彬;徐扣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吉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血管 导管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顺序设置双层弹性导管(1),相邻的双层弹性导管之间通过卡环(6)配合连接;沿双层弹性导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弯折连接丝(2),弯折连接丝(2)沿双层弹性导管(1)的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双层弹性导管(1)包括设置在最外层用于在血管内移动的弹性外导管(3),设置在最内层用于微导丝及药物或者支架进行移动的弹性内导管(4),弯折连接丝(2)的转折位置分别与同侧的弹性外导管(3)或者弹性内导管(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连接丝(2)采用锯齿状结构,在转折位置采用曲线过渡,弯折连接丝(2)同侧的两个转折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相应的转折点之间双层弹性导管的弹性距离,弯折连接丝(2)与双层弹性导管(1)之间形成压缩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弹性导管(1)采用变径结构,管径沿近端向远端的管径均匀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6)的侧面倾斜角度与双层弹性导管(2)的锥度相匹配,位于卡环(6)两端的双层弹性导管端部均设置外螺纹,并且两个端部外螺纹相反,卡环(6)的内圈设置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内螺纹的长度小于对应的外螺纹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双层弹性导管中,部分双层弹性导管的弹性外导管的内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便于压缩的环形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弹性导管(1)的材质采用尼龙与聚乙烯氧化物的嵌段共聚物,双层弹性导管(1)在远端嵌套有用于显示位置的显影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导管(3)的外部涂有亲水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导管(3)的内表面和弹性内导管(4)的外表面采用与弯折连接丝相对应的凹凸状结构,弹性外导管(3)和弹性内导管(4)的接触面之间相互配合,将弯折连接丝(2)压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01、首先依据对人体的血管造影,依据得到的图像,确认微导管的弯折点,将若干双层弹性导管进行拼接,转折处设置带有环形孔的双层的弹性导管;
S02、将拼接完成的微导管送入人体,依靠微导管端部的显影环判断微导管端部的位置,到达病灶位置,停止输送;
S03、然后通过微导丝将对应的器械或者药物输送至病灶处,进行治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变血管微导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的微导管,采用两根微导管,其中一根微导管的弹性外导管整体采用带有环形孔的结构,在进行微导管拼接过程中,将转折处对应的不带有环形孔的双层弹性导管替换成带有环形孔的双层弹性导管,依据血管造影形状对两根微导管进行自由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吉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吉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75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织机宽格距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两件套陶瓷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