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工程主楼区域后拆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46412.X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7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孙春娥;孟丽娟;宗路超;郑晓鹏;刘国佳;朱文韬;方健;常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王菊花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工程 主楼 区域 支撑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工程主楼区域后拆支撑结构及后拆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该后拆支撑结构在基坑的边沿通过构筑排桩形成基坑侧壁防护结构,在基坑的中部构筑圆形排布的立柱形成基坑内侧支挡结构,并在基坑侧壁防护结构与基坑内侧支挡结构之间布置水平支撑部件,优化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护结构,避免了对进行土方作业的挖机设备形成干涉,提高了基坑开挖的效率。后拆支撑结构一直保留到地下建筑结构浇筑完成,在建筑主体结构向上施工的同时,逐步拆除基坑中基坑侧壁防护结构与基坑内侧支挡结构之间的水平支撑部件,使得拆除支撑结构的作业独立施工,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工程主楼区域后拆支撑结构及后拆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深基坑指开挖深度在5m及5m以上的,或地下室3层及3层以上的挖掘工程。此外,在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也可将挖掘工程称作为深基坑。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的需求不断扩大,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开发用地的限制,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例如,深基坑工程的周边往往伴随着既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以及周边密布的地下管网结构。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构筑稳定的支护结构,形成稳固的深基坑支撑体系,进而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深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选用密排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作围护,并加设一至数道的内支撑,内支撑采用钢管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杆件。例如,在深基坑的四周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利用混凝土结构在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纵横连接的内部支撑结构。如此一来,不仅土建施工量大,消耗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材料,还占据了深基坑顶部的大量空间,开挖设备难以大规模展开,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除此之外,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破除支护结构的工序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大了施工成本的投入。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献CN111733824A中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包括软土层、深基坑垫层、深基坑斜坡和上下基坑通道。上下基坑通道位于深基坑垫层的上端,且上下基坑通道与深基坑垫层固定连接。深基坑斜坡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喷射层。混凝土喷射层与深基坑斜坡固定连接。软土层与深基坑垫层固定连接。混凝土喷射层与软土层之间设置有若干锚杆。锚杆的一端嵌入软土层的内部,另一端贯穿混凝土喷射层。混凝土喷射层与锚杆之间安装有承压台。承压台与锚杆通过固定螺母连接。该支护结构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层与软土层的固定摩擦力,进而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层的承载能力,限制了混凝土喷射层脱离软土层,从而加强了深基坑的稳定性。
然而,上述支护结构难以适用于施工场地受限的周边环境,周边的建筑红线限制了开设的边坡结构,进而难以实现深基坑的加固。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3152478A中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包括挡土板、限位板、导水板和固定机构。在进行施工时,将限位板放置在基坑底部的边缘,将锚杆贯穿限位板,使用垫片和螺帽固定锚杆。将挡土板通过卡槽贯穿限位板并贴合放置在基坑的侧壁上,并将导水板安装在基坑底部。该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能适应不同地形条件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了施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虽然,上述两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均能在顺作法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实现对深基坑侧壁的加固,但是,上述两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均难以适用于逆作法的基坑施工过程。其中,顺作法是基坑开挖至底后,按从下至上的顺序进行主体结构浇筑。逆作法是指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支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与基坑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方法。
综上所述,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支撑结构,用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支护结构,避免对进行土方作业的挖机设备形成干涉,使得拆除支撑结构的作业独立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6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