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46137.1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1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钰明;赵希望;鲍杰华;卜小海;张泽武;何曼;王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6 | 分类号: | C04B38/06;C04B35/45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多孔 陶瓷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先制备低温陶瓷浆料;然后将多孔聚氨酯模板浸没于低温陶瓷浆料中,挂浆后干燥得到多孔陶瓷前驱体;最后将多孔陶瓷前驱体依次在300~400℃和650~700℃下分步烧结而成;其中,低温陶瓷浆料通过将混合充分后的硼源、锌源、硅源和助熔剂分散在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而得到;
低温陶瓷浆料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室温下,将硼源、锌源、硅源、助熔剂与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30~50℃下球磨5~8h,球磨后的浆料在80~120℃下干燥12~24h,干燥后过筛,得到低温陶瓷原粉;室温下,将低温陶瓷原粉、表面活性剂与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30~50℃下球磨2~4h,得到低温陶瓷浆料;所述硼源为硼酸钠或二甲胺硼烷;所述锌源为醋酸锌或硬脂酸锌;所述硅源为硅溶胶或正硅酸乙酯;所述助熔剂为氧化铋、氧化钇或碳酸锂;其中,在制备低温陶瓷原粉时,硼源、锌源、硅源、助熔剂和溶剂的混合质量比为4~5:2~3:2~3:1:25~30;在制备低温陶瓷浆料时,低温陶瓷原粉、表面活性剂与溶剂的混合质量比为5~10:1: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室温下,将聚氨酯海绵加入到刻蚀剂的水溶液中,刻蚀2~4h,过滤,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干燥后得到刻蚀聚氨酯海绵;将刻蚀后的聚氨酯海绵加入到改性剂的水溶液中,将混合物料于40~60℃下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干燥后得到多孔聚氨酯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陶瓷前驱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多孔聚氨酯模板浸没于低温陶瓷浆料10~30min,挂浆后在80~120℃下干燥12~24h,得到多孔陶瓷前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或异丙醇,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步烧结过程中,第一步烧结的烧结条件为:在N2气氛中于300~400℃下热处理3~5h,N2气氛的气体流量为30~50mL/min;第二步烧结的烧结条件为:在空气气氛中于在650~700℃下烧结3~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61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