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45357.2 | 申请日: | 2022-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6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华;金晨;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丽华 |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F04B53/00;F04B53/08;F04B53/16;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王士群 |
| 地址: | 3171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 余热 排出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涉及排出泵密封领域。所述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包括泵管,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架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通过两个弧形导热板均匀吸热传递至两个分热板,电机与泵体同时工作,冷却水循环将两个分热板上的热量吸走,扇叶转动使气流朝向扁盘腔流动,能够使分布的冷却水快速降温,从而实现持续的吸走密封套件上的温度,保证机械密封性良好;通过驱动轴转动使连接板相对于直角板稳定的往复移动,连接板带动长杆一端的钢质活塞在长管内部往复移动,使泄漏至外密封壳内的物质经过接口回流至泵管内,从而实现二次密封的效果,使溢出的物质自动回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排出系统是用于冷停堆时排出堆芯余热的系统,亦称停堆冷却系统。在很多核电厂中,该系统还兼作安全注射系统的低压注射子系统。余热排出泵为离心泵,也是余热排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余热排出系统中,为了保证不会出现泵腔中的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问题,一般会使用到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现有的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大多结构相同,在预热排出泵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由于大多数余热排出泵的泵腔承受温度基本上要高于机械密封所能承受的温度,直接造成余热排出泵的泵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密封性较差,机械密封并不能完全满足密封使用,若泵腔中的放射性物质出现泄漏,难免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电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装置包括:泵管,所述泵管上设有密封套件,所述密封套件上安装连接有压盖环,所述泵管上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密封套件的外部设有外密封壳,所述外密封壳的两端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侧壳,所述外密封壳的上端设有压盘件,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箱,所述存液箱的外壁上安装连接有泵体,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架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壳与密封套件之间设有辅助控温机构,所述辅助控温机构包括弧形导热板,所述弧形导热板嵌合安装于密封套件的内圈壁上,所述弧形导热板上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端延伸至侧壳,所述导热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热板,所述分热板固定安装于侧壳的内部,所述分热板的外部套设有外套腔壳,所述外套腔壳的上端设有进液管,所述外套腔壳的下端设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泵体的进水端延伸至存液箱内,所述泵体的出水端处设有第一双头管口,两个所述进液管均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双头管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板上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扁盘腔,所述扁盘腔固定安装于架板上,所述扁盘腔的中部设有圆形通口,所述架板上固定连接有直角板,所述架板上安装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直角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驱动轴穿过扁盘腔中部的圆形通口。
优选的,所述扁盘腔的上端设有第二双头管口,所述第二双头管口通过两个第二连接管分别与两个外套腔壳上的出液管相连接,所述扁盘腔的下端设有出液腔口,所述存液箱的上端处设有回流口,所述扁盘腔下端的出液腔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回流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角板与架板之间设有辅助回流机构,所述辅助回流机构包括长管,所述长管与架板固定连接,所述长管上滑动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质活塞,所述钢质活塞与长管的内壁相抵,所述长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直角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为往复丝杆,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驱动轴螺纹连接,所述长管的一端设有两个分细管,一个所述分细管的管内安装连接有单向进液阀,另一个所述分细管的管内安装连接有单向出液阀,所述泵管上设有接口,另一个所述分细管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接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丽华,未经陈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5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