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44697.3 | 申请日: | 2022-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9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蒋之浩;童宣锋;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21/06 | 分类号: | H01Q21/06;H01Q21/00;H01Q1/38;H01Q1/50;H01Q3/30;H01Q1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梁天彦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独立 可控 双频 极化 透射 天线 | ||
1.一种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平面宽带圆极化馈源阵列(1)和平面透射阵(6);所述平面宽带圆极化馈源阵列(1)包括设置于同一平面上的K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2)、K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3)、Ka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4)和Ka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5);
所述平面透射阵(6)包含多个呈共口径周期性交错排布的K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7)和Ka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8);
所述K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7)和Ka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8)均包括接收天线、移相带状线和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通过移相带状线连接;
所述K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7)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若干金属层,金属层组成K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7)的接收天线、移相带状线和发射天线;
所述K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7)包括自下至上设置的K波段第一金属层(7a)、K波段第四金属层(7e)、K波段第五金属层(7g)、K波段第六金属层(7i)、K波段第七金属层(7j)、K波段第八金属层(7l)和K波段第十一金属层(7p);所述K波段第四金属层(7e)和K波段第六金属层(7i)之间、K波段第五金属层(7g)和K波段第七金属层(7j)之间、K波段第六金属层(7i)和K波段第八金属层(7l)之间分别通过设置若干根K波段金属柱(7f;7h;7k)连接;
所述Ka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8)包括若干金属层,金属层组成Ka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8)的接收天线、移相带状线和发射天线;
所述Ka波段双圆极化相移单元(8)包括自下至上设置的Ka波段第一金属层(8a)、Ka波段第三金属层(8d)、Ka波段第四金属层(8f)、Ka波段第五金属层(8g)、Ka波段第六金属层(8j)、Ka波段第七金属层(8k)和Ka波段第九金属层(8n),其中,所述Ka波段第三金属层(8d)和Ka波段第五金属层(8g)之间、Ka波段第四金属层(8f)和Ka波段第六金属层(8j)之间、Ka波段第五金属层(8g)和Ka波段第七金属层(8k)之间通过设置若干根Ka波段金属柱(8e;8h;8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K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2)、K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3)、Ka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4)和Ka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5)均为采用微带线缝隙耦合叠层贴片的形式构建的宽带圆极化天线,且集成在同一块平面馈源阵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K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2)、K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3)、Ka波段左旋圆极化馈源天线(4)、以及Ka波段右旋圆极化馈源天线(5)均包括四层金属层,即自下至上设置的馈源微带电路层(2a;3a;4a;5a)、馈源金属地板层(2b;3b;4b;5b)、馈源第一切角圆形贴片层(2d;3d;4d;5d)和馈源第二切角圆形贴片层(2e;3e;4e;5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微带电路层(2a;3a;4a;5a)包括由微带线连接而成的一个输入端口和四个输出端口,四个输出端口间形成左旋圆极化所需的-90度相位差或者形成右旋圆极化所需的90度相位差;馈源金属地板层(2b;3b;4b;5b)上设有四个顺序旋转90度的形状相同的缝隙(2c;3c;4c;5c),馈源第一切角圆形贴片层(2d;3d;4d;5d)和馈源第二切角圆形贴片层(2e;3e;4e;5e)均设有四个顺序旋转90度的切角圆形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独立可控的双频双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第一切角圆形贴片层(2d;3d;4d;5d)和馈源第二切角圆形贴片层(2e;3e;4e;5e)设有切角圆形贴片和切角矩形贴片中的一种,馈源金属地板层(2b;3b;4b;5b)的四个缝隙(2c;3c;4c;5c)为“一”字形、“工”字形、“十”字形、“Z”字形或椭圆形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46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充电桩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磁悬浮储能飞轮转子的工作模态测试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