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及注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4112.8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傅湘彪;周喜春;汪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三湘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15/08;E02D5/34;B28C5/16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2 | 代理人: | 何敏斌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钻孔 桩后压浆注浆器 方法 | ||
1.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包括土层本体(1)、出料管(2)、进料管(3)、连通管(14)、转轴(23)、连接管(31)和螺杆(36),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本体(1)上端外壁一侧开设有钻孔本体(11),所述钻孔本体(11)内部下端一侧设置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端外壁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一侧外壁上端安装有吊环本体(15),所述支撑杆(13)内部插接安装有连通管(14),所述底板(12)上端外壁圆心处安装有出料管(2),所述连通管(14)贯穿支撑杆(13)一端外壁插接安装有进料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端外壁开设有圆形阵列分布的嵌合孔(16),所述嵌合孔(16)内部焊接安装有纵向筋(17),所述纵向筋(17)内壁焊接安装有等距平行分布的横向筋(18),所述纵向筋(17)和横向筋(18)形成钢筋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2)内壁一侧安装有支撑架(21),所述支撑架(21)内部安装有轴承座(22),所述轴承座(22)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23),所述轴承座(22)通过转轴(23)保证了转动流畅性;
所述转轴(23)下端外壁一侧安装有圆形阵列分布的叶片本体(24),所述叶片本体(24)位于出料管(2)内部;
所述转轴(23)两侧外壁均安装有等距平行分布的搅拌杆(25),所述搅拌杆(25)位于出料管(2)上端,所述搅拌杆(25)能够对钻孔本体(11)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4)贯穿底板(12)与出料管(2)内部相连通,所述连通管(14)内部混凝土能够进入出料管(2)内部;
所述进料管(3)一侧外壁设置有连接管(31),所述连接管(31)背离进料管(3)一侧外壁设置有注浆管(32),所述进料管(3)、连接管(31)和注浆管(32)外壁均安装有法兰本体(33),所述进料管(3)、连接管(31)和注浆管(32)用过法兰本体(33)相连接,所述法兰本体(33)保证了进料管(3)、连接管(31)和注浆管(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混凝土在进料管(3)、连接管(31)和注浆管(32)内部的流动密封性;
所述连接管(31)内壁一侧插接安装有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内壁上端一侧开设有螺孔(35),所述螺孔(35)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6),所述螺杆(36)上端外壁一侧安装有把手(37),工作人员通过把手(37)便于带动螺杆(36)转动,从而使螺杆(36)与螺孔(35)发生相对移动;
所述螺杆(36)下端外壁一侧安装有轴承本体(38),所述轴承本体(38)外壁转动安装有挡板(39),所述挡板(39)位于连接块(34)内部,所述轴承本体(38)保证了挡板(39)和螺杆(36)的相对转动稳定性,且螺杆(36)能够推动挡板(39)移动。
5.一种用于钻孔桩后压浆注浆器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工作人员把底板(12)和支撑杆(13)水平放置于地面,并把纵向筋(17)插入嵌合孔(16)内部,工作人员通过电焊装置使纵向筋(17)焊接于嵌合孔(16),工作人员把横向筋(18)放置于纵向筋(17)内部,并通过电焊装置使横向筋(18)与纵向筋(17)焊接连接;
S2:工作人员通过吊装装置与吊环本体(15)相连接,从而使支撑杆(13)移动至钻孔本体(11)上端,且支撑杆(13)处于垂直状态,吊装装置使底板(12)和支撑杆(13)进入钻孔本体(11)内部;
S3:工作人员通过法兰本体(33)把进料管(3)、连接管(31)和注浆管(32)相连接,混凝土通过注浆管(32)、进料管(3)和连通管(14)进入出料管(2)内部,高压的混凝土贯穿出料管(2)进入钻孔本体内部;
S31:混凝土在叶片本体(24)之间流动时,带动叶片本体(24)和转轴(23)转动,转轴(23)带动搅拌杆(25)转动,从而达到了搅拌混凝土的目的,使混凝土内部掺入的空气排出,保证了混凝土在钻孔本体(11)内部的高密度;
S4:混凝土对钻孔本体(11)内部浇灌完成后,工作人员停止注浆管(32)的灌浆,且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把手(37),把手(37)带动螺杆(36)转动,螺杆(36)在螺孔(35)内部发生相对移动,从而推动挡板(39)移动,挡板(39)移动至连接管(31)内部,达到了阻挡连接管(31)的目的,避免连通管(14)和进料管(3)内部混凝土出现回流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三湘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三湘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41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