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对抗场景构建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38507.7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刘海宁;张少卿;王言伟;马红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对抗 场景 构建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对抗互场景的变量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同对抗场景构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用户给定的协同想定,所述协同想定包括多个独立想定,每个独立想定包括对多个对抗方分别在人数部署、场景设计以及对抗任务规划上进行赋值;步骤S2、根据所述场景设计,通过将红外模型叠加到全球模型的指定位置,以生成基于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步骤S3、进行仿真部署推演,将推演过程中的态势数据与所述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进行交互,实现态势呈现。本申请缩短了对抗想定开发周期,通过整合已有的数据驱动和三维仿真平台,完成了体系协同对抗方针,支撑了智能化体系协同技术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对抗互场景的变量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同对抗场景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虚拟场景的对抗仿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无损坏性、可重复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青睐,已普遍被用于对抗研究和对抗演练等各个方面。但主要是局限在某一固定的区域场景中,或以某一特定的对抗为背景,进行特定的对抗指挥和对抗演练上,并且构建对抗场景比较繁琐,并且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只可单用户进行对抗场景的构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一些国家全球快速体系化打击能力的具备,面向全球各兵种协同对抗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协同对抗场景构建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S1、获取用户给定的协同想定,所述协同想定包括多个独立想定,每个独立想定包括对多个对抗方分别在人数部署、场景设计以及对抗任务规划上进行赋值;
步骤S2、根据所述场景设计,通过将红外模型叠加到全球模型的指定位置,以生成基于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
步骤S3、进行仿真部署推演,将推演过程中的态势数据与所述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进行交互,实现态势呈现。
优选的是,步骤S1中,对所述对抗任务规划赋值包括:
步骤S11、基于用户在二维地图上的绘制形成航线,或者对导入的航迹文件进行数据解析获得航线;
步骤S12、将航线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形成path文件,并重写path文件的时间属性,以确定所述对抗实体在时间上的相对性。
优选的是,步骤S2中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通过组织全球的地形高程数据和正射纹理影像数据构建所述全球模型;
步骤S22、基于红外图像数据库,确定各种材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红外图像,通过将红外纹理赋到各材质模型表面,形成红外模型。
优选的是,步骤S21中,进一步包括通过粒子效果生成天气情况、海情和对抗实体交互特效,其中,海洋环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和GLSL生成,采用OSG回调算法和坐标系转换方法,将局部海洋与视点进行联动,以产生全球海洋的观测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协同对抗场景构建系统,主要包括:
协同对抗想定和多任务规划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给定的协同想定,所述协同想定包括多个独立想定,每个独立想定包括对多个对抗方分别在人数部署、场景设计以及对抗任务规划上进行赋值;
全球对抗环境单元,用于通过将红外模型叠加到全球模型的指定位置,以生成基于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
对抗场景仿真推演单元,用于进行仿真部署推演,将推演过程中的态势数据与所述全球三维模型的实时红外场景进行交互,实现态势呈现。
优选的是,所述协同对抗想定和多任务规划单元包括:
航迹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用户在二维地图上的绘制形成航线,或者对导入的航迹文件进行数据解析获得航线;
航迹转换接口模块,用于将航线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形成path文件,并重写path文件的时间属性,以确定所述对抗实体在时间上的相对性。
优选的是,所述全球对抗环境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8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