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盐碳捕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7343.6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明;邓磊;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02F9/06;B01D53/78;B01D53/62;C01D7/00;C02F1/28;C02F1/42;C02F1/44;C02F1/469;C02F1/52;C02F1/7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郑哲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盐 碳捕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盐碳捕集工艺包括步骤:S1预处理工业废盐,稳定废盐溶液水质并检测废盐溶液中二价及以上阳离子浓度、有机物浓度、阴离子浓度及其他杂质浓度;S2去除废盐溶液中的二价及以上阳离子、有机物,并过滤无机物降低浊度以及去除其他杂质,得到预处理的软水;S3将预处理的软水经双极膜工艺处理,产生碱、酸和稀盐水;S4将稀盐水回收至预处理的废盐或浓缩后回到中间的处理工艺中,将碱泵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中,用于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工业原料回用。从而有效对废盐分离再利用,将工业过程产生的废盐、二氧化碳以工业原料的形式回到工业中区,形成可持续的工业循环,使得工业废盐得到有效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盐处理和二氧化碳捕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废盐来自工业生产,高盐废水处理、农药生产等均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盐,主要是指无机盐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废弃物,废盐年产量超过2.0×107t ,主要分为氯化钠、硫酸钠两大类。其中,根据工业废盐的成分,可将工业废盐分为单一盐与混合盐。单一盐为单一组分的盐;混合盐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组分的盐,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含量与产生行业有关。调研显示,工业园区暂存的废盐中,混盐占80%,剩下的20%为单盐。
工业废盐具有成分复杂、来源广泛、毒性大等特点,虽在危废名录中并未单独列出,但2016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明确将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馏及反应残余物、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及反应基废物划定为危险废物。因此工业废盐不仅破坏生态环境,祸及人畜,一旦污盐中可溶性盐及杂质严重引起土壤盐化,危及周边农、林、牧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对周边水源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危害极大。目前工业废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严格管理,若不采取合适的处理技术将会对生物和环境带来重要的影响,其不仅对生物系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造成生物细胞渗透压增加使其脱水生物死亡,若直接排放渗入到地下水体,还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易产生荒漠化对全球水系统造成危害。目前对工业废盐尤其是固体废盐的处理方式以焚烧、填埋、排海为主。填埋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存在占地大,污染重,填埋和焚烧技术存在滞后性,不但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还会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生态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工业废盐因溶解性高的原因,需要进入刚性填埋场填埋,进一步压缩了废盐的处置空间。排海主要适用于近海地区,不具备全面可推广性。
全球变暖是一个人类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由此导致的极端天气及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化石燃料消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盐碳捕集工艺,有效对废盐分离再利用,将工业过程产生的废盐、二氧化碳以工业原料的形式回到工业中去,形成可持续的工业循环,使得工业废盐得到有效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业盐碳捕集工艺包括步骤:
S1预处理工业废盐,稳定废盐溶液水质并检测废盐溶液中二价及以上阳离子浓度、有机物浓度、阴离子浓度及其他杂质浓度;
S2去除废盐溶液中的二价及以上阳离子、有机物,并过滤无机物降低浊度及其他杂质,得到预处理的软水;
S3当预处理的软水盐浓度小于10%时,将软水经浓缩后再经双极膜工艺处理,产生碱、酸和稀盐水;
S4将稀盐水回收至预处理的废盐中或浓缩后回到中间的处理工艺中,将碱泵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中,用于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工业原料回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
S21混凝沉淀,粗去除二价及以上的金属离子,使得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去除至20~5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化(浙江)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7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