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32956.0 | 申请日: | 2022-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胡斯航;王世杰;张贤凯;谢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67;H01M10/659;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张璐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管理 策略 优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锂离子电池模组中多个温度测点的多个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多个温度值确定最大温度以及最大温度差;
当所述最大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且所述最大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温度差阈值时,基于相变材料和处于非驱动状态下的冷却介质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当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或所述最大温度差大于温度差阈值时,基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环境温度、散热需求以及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确定处于驱动状态下的所述冷却介质的可控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确定多目标参数,基于所述多目标参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所述取值范围以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可控参数组合;基于所述目标可控参数组合对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参数包括冷却介质进口温度、冷却介质流速以及所述冷却介质的驱动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取值范围以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可控参数组合,包括:
根据所述取值范围生成多组可控参数组合;
根据所述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所述多组可控参数组合中各可控参数组合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根据所述综合评价值从所述多组可控参数组合中确定所述目标可控参数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目标参数包括目标最大温度、目标最大温度差、目标放电容量以及目标系统能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价模型为:
EUE=α·TEP
TEP=TH·η
TH=TH1·TH2
式中,EUE为能量利用效率系数;α为能量消耗因子;TEP为热电性能系数;TH为热性能因子;η为电性能因子;TH1为温度因子;TH2为温度均匀性因子;Tmax为最大温度;Tm为锂离子电池模组理想工作温度上限;Tref为温度阈值;ΔTmax为最大温度差;ΔTref为温度差阈值;Cdischarge为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实际放电容量;Cnominal为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标称放电容量;W为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总能量;W'为使所述冷却介质处于驱动状态下的能耗;Q为改变冷却介质进口温度的能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包括相变温度下限和相变温度上限;所述冷却介质的驱动时间的取值范围包括第一驱动时间、第二驱动时间、第三驱动时间以及第四驱动时间,所述第一驱动时间为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放电起始时间点,所述第二驱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相变温度下限,且小于所述相变温度上限的相变初期时间点,所述第三驱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温度大于或等于相变温度上限且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最小温度小于相变温度上限的相变末期时间点,所述第四驱动时间为所述最小温度大于或等于相变温度上限的完全相变期时间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为50℃,所述温度差阈值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9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Arduino的智能导盲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铝单板加工的端面坡口铣削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