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787.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A61L27/40;A61L27/50;A61L27/54;A61L27/20;A61L27/18;D01D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慧英 |
地址: | 310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三维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支架包括一层或多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三维纤维网格,纤维直径在50纳米‑2000纳米之间,单层纤维网格的厚度为100纳米到2000纳米之间,纤维间空隙在10纳米到25纳米之间,纤维实体成分占支架总空间的30%‑70%,支架表面通过化学修饰成能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组织的建构,支架承载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合物溶液;(2)采用静电纺丝制备单层纤维网格;(3)将单层纤维网格拼接成多层高分子三维支架。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引进了无毒和生物相容的材料构建三维空间,提供了一个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或纳米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受损结构再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调节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各种因素中,细胞类型、空间因素、化学触发和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体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如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特异的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可作为一种信号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或者启动凋亡,而细胞依赖特异型受体对信号做出反应。由信号分子启动的信号传导依赖于细胞骨架的组织和结构,所以信号传导与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周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有关,在设计细胞和组织培养环境时要考虑到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且最近的研究表明,由纤维构成的具有3-D空间结构的微米和纳米微环境,如细胞外基质胶原成分或其他纤维是组织细胞黏附、信号转导、分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传统平面培养基表面,细胞的贴壁和生长完全不同于体内组织中细胞的生长模式。在此情况下,一种无毒和生物相容的材料构建三维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引进了无毒和生物相容的材料构建三维空间,提供了一个模拟体内组织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或纳米环境,用于体内和体外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受损结构再生。此类三维结构可以根据所需修复的组织,通过改变纤维的直径、聚合物及添加剂的组成、高分子三维支架的理化和结构特点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可用于体外的细胞培养、组织工程、修复或替代体内的损伤组织及促进新的组织和器官生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高分子三维支架,由一层或多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三维纤维网格构成,纤维直径在50纳米-2000纳米之间,单层纤维网格的厚度为100纳米到2000纳米之间,纤维间空隙在10纳米到25纳米之间,纤维实体成分占支架总空间的30%-70%,纤维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细胞毒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支架表面附着化学修饰,支架承载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合物溶液,溶液包含0.25%至15%体积比的添加剂;
(2)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方法,使用聚合物溶液制备单层高分子三维纤维网格;
(3)将单层高分子三维纤维网格拼接成多层高分子三维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层及多层高分子纤维是可生物降解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层及多层高分子纤维是非生物降解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添加剂包括一种及多种生长因子、分化因子、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等脂质及亲脂性分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作为优选,所述分化因子,包括经营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脂质、碳水化合物、多糖、氨基酸、核酸、核苷酸、多核苷酸、杂交分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大分子,包括醇,醛,胺,羧基,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