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减震轻质复合填充墙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343.7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宾;李常虹;熊耀清;彭志桢;秦攀;涂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E04B2/74;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王鹏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减震 复合 填充 板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减震轻质复合填充墙板结构,复合墙板设置在结构柱和结构梁围成的结构空间内,复合墙板包括上复合墙板、下复合墙板及其之间的金属耗能连接件;上复合墙板与上结构梁固定连接,下复合墙板与下结构梁固定连接,上复合墙板与下复合墙板通过金属耗能连接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分隔成为上、下墙板并采取金属耗能连接件连接,且上、下墙板分别沿墙厚方向由钢筋混凝土板和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ALC板复合;并通过复合墙板与结构梁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在平面内可变形耗能,平面外与受结构主体约束,解决了现有砌体填充墙的刚度及耗能能力不可量化,以及现有预制填充墙的重量大、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震轻质复合填充墙板结构。
背景技术
历次震害表明,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刚性连接且被视为非结构构件的填充墙,实际上参与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配。同时由于填充墙自身存在刚度不可控制、延性差、耗能能力低等问题,容易导致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发生开裂、破坏和倒塌,甚至引起结构严重受损、倒塌。
从实际工程发现,虽然填充墙在结构设计时采用了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方式,理论上消除了填充墙与结构主体的相互作用,与目前的设计规范中将填充墙视为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假设相符合,但是实际上由于填充墙与结构主体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在地震中存在容易因平面外失稳而坍塌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求填充墙不仅要有分隔框架空间的功能,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及良好的整体性和便于快速修复的能力。
同时,现有的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及主体结构在地震中损伤、破坏等问题,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预制装配式轻质墙板围护构件也暴露出在安装方面与抗震方面的弊病和问题。
其一是自身的抗震能力几乎没有;其二是不能给主体框架结构提供耗能防线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三是墙体体积大、重量大、不易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阶段的砌体填充墙在结构设计时其刚度不可量化,以及现阶段的轻质化填充墙抗震能力较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减震轻质复合墙板结构,解决了在结构设计中可量化填充墙板可量化刚度问题,以及轻质化复合墙板的抗震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一种装配式减震轻质复合填充墙板结构,填充墙板设置在结构框架内,且通过连接埋件与所述结构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结构框架包括:
竖直设置的结构柱和水平设置的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包括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
所述复合墙板包括:
上复合墙板,其上端与所述上结构梁固定连接;
下复合墙板,其设置在所述上复合墙板的正下方,且所述下复合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结构梁固定连接;
金属耗能连接件,其上端与所述上复合墙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下端与所述下复合墙板的上端。
具体地,所述连接埋件包括:
复合墙埋件,其预埋在复合墙板内,所述复合墙埋件包括上复合墙埋件和下复合墙埋件,所述上复合墙埋件预埋在所述上复合墙板的上端端面,所述下复合墙埋件预埋在所述下复合墙板的下端端面;
结构梁埋件,其预埋在所述结构梁内,所述结构梁埋件包括上结构梁埋件和下结构梁埋件,所述上结构梁埋件预埋在所述上结构梁的下底面,所述下结构梁埋件预埋在所述下结构梁的上顶面;
所述上复合墙埋件与所述上结构梁埋件对应设置且固定连接;
所述下复合墙埋件与所述下结构梁埋件对应设置且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