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32038.8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3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赵亚斌;宋永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徐水博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王立普 |
地址: | 072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负角翻边 冲压 模具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及工艺,其中冲压模具包括落冲模具、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落冲模具、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安装在一组呈流水线布置的冲床上,冲压工艺实施时,将条形料片放置到落冲模具上冲裁得到落料料片,落料料片依次经过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上成型得到翻边折负角件、折弯件和最终的负角翻边冲压件。本发明构思巧妙,布局紧凑,采用逆向思维,保持侧向翻边镶块位置不动,通过钣金件的上下运动来实现从垂直翻边到负角翻边的过程,通过一套模具实现了负角翻边成型,减少了模具套数,降低了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件的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使用产品匹配性及安全性能意识的提高,为达成冲压零件之间良好的的匹配性和提高产品自身强度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产品零件朝着自焊接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具有负角翻边的冲压件也越来越多。由于冲压成型具有成型时间短、成型质量高、模具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中,但是针对负角翻边的冲压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型工艺和模具,无法一次性冲压成型。常见的冲压模具一般都通过增加模具数量以及工序,钣金件从垂直翻边到负角翻边的过程中保持钣金件位置不动,采用普通滑块式斜楔机构来实现加工。但是采用上述负角翻边冲压方法时也伴随着:一、增加模具和工序;二、增加模具本身结构的复杂性;这无形之中就会大大增加了冲压模具的成本,并且对于一些结构紧凑的小型零件,由于空间受限,无法布置复杂结构,导致负角翻边难以实现。
如何开发一次成型负角翻边零件的成型模具,实现一套模具完成负角翻边作业,既节约了模具成本又降低了后期模具使用维修费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无需增加工序和模具数量,也没有滑块式斜楔机构便能实现对其的加工,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负角翻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并使得整个产品的实现在满足品质要求的前提下更具经济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侧向翻边存在负角的钣金件的加工成本较高以及设计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落冲模具、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所述落冲模具、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安装在一组呈流水线布置的冲床上,将条形料片放置到所述落冲模具上冲裁得到落料料片,所述落料料片依次经过所述翻边折负角复合模具、折弯模具和冲孔模上成型得到翻边折负角件、折弯件和最终的负角翻边冲压件。
进一步的,所述落冲模具包括第一下模组件和第一上模组件,所述第一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和落料冲孔凸凹模,所述落料冲孔凸凹模连接在第一下模固定板上,所述第一下模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模座上,所述第一下模座的顶面上两侧安装有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一限位器;所述第一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和落料凹模,所述落料凹模与所述第一上模座之间安装有第一上模固定板和第一垫板,所述落料凹模连接在所述第一垫板上,所述落料凹模的中心设置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通过连接螺钉和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模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落冲模具上还包括冲孔结构和卸料组件,所述冲孔结构包括第一冲孔凸模和位于所述落料冲孔凸凹模上的冲孔凹槽,所述第一冲孔凸模连接在所述落料凹模上;所述卸料组件包括第一卸料板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卸料板通过卸料螺钉连接在第一下模座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卸料螺钉上,所述落料冲孔凸凹模嵌入到所述第一卸料板的中间,并与所述第一卸料板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卸料板上连接有条形料片定位用的定位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徐水博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徐水博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0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