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感应生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25667.8 | 申请日: | 2022-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占小红;胥颖;卜珩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73/34 | 分类号: | B29C73/34;B29C7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感应 生热 塑性 复合材料 修复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及方法,涉及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感应加热头、感应加热电源、液压缸、红外测温装置、机械臂和控制中心,其中:液压缸固定在机械臂前端,感应加热头与液压缸连接;感应加热头包括感应输出装置、感应线圈、金属加热板、压力传感器、支撑柱。该设备通过感应线圈使得金属加热板产热,结合液压缸给热塑性复合材料待修补区域持续提供热量和压力。该设备解决了热塑性复合材料传统修复时机械连接存在的开孔缺陷、胶接存在的修复工期长等问题,同时可以在不内置感应元件的情况下使得修复过程中界面受热均匀,提高修复件的耐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感应生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好、冲击损伤容限高、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可回收和可焊接等优势,在民用飞机领域备受关注,且逐渐从次承力结构向主承力结构发展。飞机在服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外冲击造成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外加民机大量使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导致航空制造业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结构先进维修技术有迫切需求。
目前,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包括树脂注射修复、混合物填充修复和补片修复。补片修复技术常用于修复面积较大的缺陷和损伤,连接补片的方式主要有机械连接、胶接和熔融连接。机械连接和胶接作为传统连接方式,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分别存在易引起分层、应力集中和工艺存在环境适应性较差等问题。熔融连接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工艺流程短等优点脱颖而出。其中,感应连接具有非接触、高灵活性和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连接工艺。然而,感应连接常会遇到连接界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同时感应连接过程中常引入金属网等异种材料感应元件,会对修复区域耐腐蚀性等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也不能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感应生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及方法,可以使得修复区域温度分布均匀的同时不添加感应元件,同时小型或大型损伤均可以进行现场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感应生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对小型或大型损伤的修复,提高了修复件的耐腐蚀性能和适用寿命,缩短了修复时间。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感应生热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感应加热头1、感应加热电源2、液压缸3、红外测温装置4、机械臂5和控制中心6;
所述感应加热头1包括感应输出装置7、感应线圈8、金属加热板9、压力传感器10、支撑柱11;所述压力传感器10固定于感应输出装置7,支撑柱11 固定在压力传感器10上,金属加热板9和支撑柱11固定连接;所述感应线圈8 安装在感应输出装置7的输出端,并在交变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使得金属加热板9生热;
所述液压缸3固定在机械臂5前端,感应加热头1与液压缸3连接,在液压缸3的作用下,感应加热头1可同时对修复区域施加热量和压力,控制中心6 根据压力传感器10所反馈的信号控制液压缸3进行调整至预设压力;
所述红外测温装置4测量修复区域温度,将数据传递给控制中心6,控制中心实时显示温度并以此调控输出的感应电流,实现修复区域的温度调控。
所述金属加热板9采用不锈钢制成,外层包裹着一层耐温箔,防止修补材料和金属加热板粘连,一般呈圆盘状。
所述感应线圈8采用铜制材料制成,常采用盘式线圈,直径小于金属加热板直径。
所述支撑柱11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氮化硅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5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树干茎流收集装置
- 下一篇:药物递送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