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25438.6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3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4 | 分类号: | A01G7/04;A01G9/26;F21S8/06;F21V21/15;F21V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伴随 式果蔬 种植 智慧 化补光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属于果蔬种植领域,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包括安装在种植大棚顶部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下端连接有补光灯,升降组件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智慧补光控制器,补光灯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智慧补光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激光接收器,可以通过伴随式生长环、补光灯、升降组件和智慧补光控制器的配合,能够有效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自动对补光灯的光照高度进行调节,有效保持补光时植株叶面接触光线的面积,有效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株生长的效率,进而有效提高补光灯的适用性和光照精度,增加植株的收获率,提高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
背景技术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杜宇瓜果蔬菜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故大棚种植技术被广泛地发展,在利用大棚种植这些瓜果蔬菜时,为了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产值,会采用补光灯对植株进行辅助光照作用,依次促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光照的作用大概率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趋势,现有的补光装置大多为固定式,不能够伴随着植株的生长对补光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在植株生长后期,补光灯的光照范围会低于植株的高度,进而直接减低了后期植株生长的效率,影响植株收获率,降低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可以通过伴随式生长环、补光灯、升降组件和智慧补光控制器的配合,能够有效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自动对补光灯的光照高度进行调节,有效保持补光时植株叶面接触光线的面积,有效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株生长的效率,进而有效提高补光灯的适用性和光照精度,增加植株的收获率,提高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伴随式果蔬种植智慧化补光仪,包括安装在种植大棚顶部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下端连接有补光灯,所述升降组件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智慧补光控制器,所述补光灯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对与智慧补光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激光接收器,所述智慧补光控制器信号连接有伴随式生长环,所述伴随式生长环包括有一对生长弧片,两个所述生长弧片之间连接有柔性张力环,所述柔性张力环内壁固定连接有收缩弹性环,所述柔性张力环前后两端均连接有生长限位条,所述生长限位条上端固定连接有激光发生器,且激光发生器与激光接收器相配合,通过伴随式生长环、补光灯、升降组件和智慧补光控制器的配合,能够有效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自动对补光灯的光照高度进行调节,有效保持补光时植株叶面接触光线的面积,有效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植株生长的效率,进而有效提高补光灯的适用性和光照精度,增加植株的收获率,提高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所述智慧补光控制器内设置有智慧补光调控系统,所述智慧补光调控系统包括有智慧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智慧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间距感应单元,所述间距感应单元的输入端与激光接收器信号连接,所述智慧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伴随生长单元,所述伴随生长单元的输出端与升降组件相连接,智慧补光调控系统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补光灯调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其的智慧程度,使得补光灯能够根据植株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适用性调控,在有效保障补光效果,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效率的同时,还有有效提高果蔬种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的输入。
进一步的,所述智慧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补光强度调控单元,所述补光强度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补光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5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