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5221.5 | 申请日: | 202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李贵民;荆臻;代燕杰;陈祉如;李琮琮;张志;王平欣;朱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06;H02J3/38;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路则谦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分布式 电压 控制 电源 优选 系统 | ||
1.一种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包括:用于基于获取的历史配电网负载数据预测下一阶段的用电需求以及电网负载的用户用电需求预测模块;
基于获取得用电需求以及电网负载利用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块进行基于获取或感知的相关数据计算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前后的潮流分布;
对获取得潮流分布利用网损确定模块基于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前后潮流分布确定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的网损;
对于获取得网损利用电压稳定性分析模块进行用电需求预测结果以及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
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得数据利用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模块计算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接纳能力;
利用最大接纳能力利用电源优选模块利用构建的配电网的电源优化控制模型基于采集、获取、计算或分析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优选并输出对应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进行电网、分布式电源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采集;
中央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用户用电需求预测模块、分布式电源接入感知模块、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块、网损确定模块、压稳定性分析模块、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计算模块、电优化控制模型构建模块以及电源优选模块连接,用于利用单片机或控制器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分布式电源接入感知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实时获取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节点信息、所述配电网节点在配电网拓扑结构中的位置或其他信息;
优化控制模型构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电压稳定性、接纳能力、网损、潮流分布、用电需求以及电网、分布式电源的相关数据作为优化目标、约束条件构建配电网的电源优化控制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包括:
对获取的电力系统的静态潮流数据进行潮流计算,筛选出过载故障;
利用连续潮流计算所述过载故障的功率裕度;
按下式计算功率裕度:
其中,KP为过载故障的功率裕度;P为初始运行点功率值,Pmax为临界运行点功率值;
根据所述功率裕度得到静态电压稳定严重故障集;
根据当前运行方式获取暂态电压稳定分析所用的动态数据;
根据所述动态数据对所述静态电压稳定严重故障集进行暂态分析,得到稳定故障;
对所述稳定故障进行电压稳定裕度计算,得到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指标;
根据所述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指标筛选出暂态电压稳定严重故障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进行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如下式所示:
VSM=min{VSMt,i}
其中,VSM为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指标;VSMt,i为戴维南等值功率裕度;Zt,iThev=|Zt,iThev|∠βt,i表示t时刻i节点对应的戴维南等值阻抗;Zt,Li=|Zt,Li|∠θt,Li表示t时刻i节点的负荷阻抗;βt,i和θt,Li分别表示阻抗角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分布式电源优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电网基础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电网的电压等级、网络结构、线路参数以及其他数据;
分布式电源参数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电网辐射区域内的分布式电源的类型、数量以及并网参数;
负载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历史配电网负载数据以及当前的配电网负载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52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