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伏发电的水质监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20147.8 | 申请日: | 202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8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凌景;张磊;张自锋;王可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湖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H02S40/38;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付金浩 |
| 地址: | 238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电 水质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基于光伏发电的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四个漂浮泡沫板和位于四个漂浮泡沫板中间的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和漂浮泡沫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相邻两个所述漂浮泡沫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通过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使得该装置在检测水质时具有持续性,节能性,光伏发电组件为主体装置中水质检测功能供能,节省了能源,延续了产品的续行能力,打破了产品的地域限制性,光伏发电组件连接的蓄电装置可以储蓄电能,使得产品在阴雨天或者黑夜照常进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光伏发电的水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每个国家对于生态保护愈发重视,绿色环保也深入人心,其中,水资源保护则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未来水质检测装置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水质检测行业中,普遍使用水质检测的设备是一种传统式的探测分析平台,一般只能在水面进行取样分析。这种检测方式适用性差,同时检测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同时,检测时需要人工协助,无法持续性,长久性的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光伏发电的水质监测装置,解决了一般水上监测系统难以长期续航,水质检测范围局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光伏发电的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四个漂浮泡沫板和位于四个漂浮泡沫板中间的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和漂浮泡沫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相邻两个所述漂浮泡沫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漂浮泡沫板的顶部通过光伏发电板支座固定连接有光伏发电组件,所述主体装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通过拉绳固定连接有固定锚,所述主体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质检测的检测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位于主体装置和漂浮泡沫板上的两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减震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盒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若干个水质传感器,并且检测盒内腔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信息收发装置和锂电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装置的内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装置,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主体装置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蓄电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盒和步进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隔板顶部的一侧贯穿设置有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所述第三隔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支座,两个所述轴承支座的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被动锥齿轮,位于上方所述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相啮合,位于下方所述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绳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主体装置和第三隔板并延伸至第三隔板的外部,所述拉绳缠绕在绕线杆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使得该装置在检测水质时具有持续性,节能性,光伏发电组件为主体装置中水质检测功能供能,节省了能源,延续了产品的续行能力,打破了产品的地域限制性,光伏发电组件连接的蓄电装置可以储蓄电能,使得产品在阴雨天或者黑夜照常进行工作。
(2)本发明中,通过在漂浮泡沫板和主体装置之间设置缓冲机构,使浪潮在靠近装置时会先与漂浮泡沫进行碰撞,漂浮泡沫与连接套筒内压与滑杆产生相对滑动,滑杆上的减震弹簧被挤压,从而减缓主体装置受到的震动,降低浪潮对于主体装置的影响,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延长装置的寿命,使其更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湖学院,未经巢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0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