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温度调节换气层的透气无水滴地膜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19817.4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2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C08K9/12;C08K5/14;C08L51/00;B29D7/0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陈桂香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度 调节 气层 透气 水滴 地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温度调节换气层的透气无水滴地膜,所述地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面膜层,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和亲水层,所述的面膜层分布着透气孔,所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由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负热材料为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subgt;2/subgt;Osubgt;8/subgt;,亲水层是由丙烯酸羟丙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组成。所制备的地膜具有能提高地膜覆盖空间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及降低氨气浓度的作用,同时地膜内表面无明显水珠形成,可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地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可温度调节换气层的透气无水滴地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和少雨引起的土壤干旱是限制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我国北方地区已普遍应用农用地膜技术来应对。目前已证实将地膜覆盖在农耕土壤表面确实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水、保肥、灭草、防病虫、抑盐保苗、改进地面光热条件等多项作用。目前使用的传统地膜多为疏水性高分子材质的塑料地膜,使用时将整块塑料地膜铺设在土壤表面,即完成了地膜铺设作业。这样的地膜操作方式很简单方便,但由于这些传统塑料地膜不透气,造成传统塑料地膜所覆盖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环境,这导致传统地膜覆盖下的空间气体也无法与外界的新鲜空气产生交换。然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需要呼吸的,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是要吸入环境中的CO2,将CO2转化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但当农作物处在密闭空间中,不能及时换气,导致所处密闭环境中的CO2气体浓度会不断下降,当密闭环境中CO2浓度低于300ppm时,农作物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引发蔬菜生长缓慢、落花、落果,产量降低等问题。另外,农业土壤里也多使用尿素等肥料来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这些尿素肥料在土壤中会发生化学变化,并释放出氨气等有害气体,在地膜覆盖的密闭空间中若不能及时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氨气会不断积累到较高浓度,这极易导致蔬菜植株死亡。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民会通过在传统地膜上扎一些孔来为农作物透气,但这些扎出来的孔是物理性孔,这些物理性孔产生后会一直留存在地膜上,不能自动闭合,这就造成了外界的寒冷空气会从这些物理孔进入到地膜覆盖空间内,从而使地膜失去了保温作用。
另外传统地膜一般为疏水性高分子材质的塑料地膜,这使得传统地膜使用时在朝向土壤的内表面上容易结水珠(或水滴),即传统地膜不具有防水滴的性能。农业地膜的水珠对农业生产损害是较大的,这种水珠一方面降低了阳光对地膜的透过性,并因此会降低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再者由于地膜上的水珠多呈球形,球形水珠会聚焦阳光,进而能导致烧苗现象,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面膜层(1),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2)和亲水层(3),所述的面膜层分布着透气孔(11),所述的可温度调节的换气层由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组成,负热材料(21)为负载过氧化苯甲酰的ZrW2O8,所述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共聚物复合负热材料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丁酯20-35份、苯乙烯2-7份、氯磺化聚乙烯1.5-6.5份,负热材料3-8份,亲水层是由丙烯酸羟丙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组成,所述的丙烯酸羟丙酯-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羟丙酯15-30份、苯乙烯1-5份、氯磺化聚乙烯1-5份、聚乙烯醇20-40份;一种可透气无水滴地膜的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9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