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通信方法和可实现非接触通信的扫描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3813.5 | 申请日: | 202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0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邹逸;宫铭蓬;黄子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G01S7/4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燕 |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通信 方法 实现 扫描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接触通信方法和扫描设备,涉及通信领域,用于传输数据,该方法利用无接触的发射磁体和接收磁体完成非接触通信,包括当第一主控模组获取到待传输数据信息时,控制发射磁体产生磁场;第一主控模组根据待传输数据信息调整发射磁体的输出增益,以改变发射磁体产生磁场的能量;待传输数据信息中不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输出增益;通过接收磁体接收磁场并进行磁电转换,输出第一电信号至第二主控模组;不同的输出增益对应不同的第一电信号;通过第二主控模组对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待传输数据信息。本申请通过变化的能量进行数字通信编码,实现非接触通信,速度快且通信过程不会产生损伤;线圈成本低,使通信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通信方法和可实现非接触通信的扫描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等扫描设备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测量,并将数据信息实时传输传到其他位置的固定器件。当扫描设备对视场范围进行360°的旋转扫描时,为了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借助滑环传输旋转过程中测量的数据信息,即通过触点在旋转底座上进行滑动接触实现电气连接,能实现旋转过程中同时通信的功能。这种方式成本低,但滑环长时间的工作会产生磨损,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最终影响通信质量。第二种,借助蓝牙模组、wifi模组等已存在的无线通信模组传输,对于实时性和数据量都有很高要求的数据信息而言,目前的无线通信方式很难满足,且wifi通信在进行通信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产生数据丢失,无法完成实时传输,且成本高。第三种,利用光模块传输,将光模块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固定在同轴线上,中心预留足够的无遮挡光通道,当扫描设备旋转时,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对静止,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但是,光模块传输时需要占用更多的中轴尺寸以避免遮挡,且结构复杂,同时当数据量大时,对光模块的发光器件本身要求高,导致成本很高。另外,当扫描设备为激光雷达时,由于激光雷达也存在激光发射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杂散光,干扰光通信,造成误码率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同时满足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通信方式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通信方法和可实现非接触通信的扫描设备,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接触通信方法,利用无接触的发射磁体和接收磁体完成非接触通信,方法包括:
当第一主控模组获取到待传输数据信息时,控制所述发射磁体产生磁场;
所述第一主控模组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调整所述发射磁体的输出增益,以改变所述发射磁体产生磁场的能量;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中不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输出增益;
通过所述接收磁体接收所述磁场并进行磁电转换,以输出第一电信号至第二主控模组;其中,不同的输出增益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电信号;
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组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
可选的,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组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组判断所述第一电信号的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所述强度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主控模组确定所述第一电信号为非有效信号;
若所述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主控模组确定所述第一电信号为有效信号,并执行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组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的步骤。
可选的,当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以二进制数据传输,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主控模组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述待传输数据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3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