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2701.8 | 申请日: | 202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利;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0;A01N37/44;A01N43/653;A01P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白文佳 |
| 地址: | 71204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茎基腐病 综合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上一茬采收结束后,选择连续晴朗天气,连根拔除所有植株,粉碎,连同恶霉灵1500液一同翻入土壤,深耕40~50cm,空置一周左右;S2、选取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化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S3、采用常规方式播种,控制播种深度在3cm左右;S4、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分别喷施一次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壳聚糖+纳米级玉米淀粉,使得药剂可以均匀的附着在小麦茎基部、麦穗部。田间试验发现,本发明的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防效在87.5~91.3%之间,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栽培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茎基腐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其中,小麦茎基腐病由多种镰孢属真菌(Fusariumspp.)引起,是一类土传性真菌病害,可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侵染小麦。据报道,小麦茎基腐病能可造成9.5%~35%的平均作物损失,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80%以上。
当前,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清理病残体、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以及控制氮肥施用量等措施。
(2)生物防治,一般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拮抗剂来杀死田间病原菌,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另一种是通过拮抗菌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其增强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但是由于生物防治花费较大,并且极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没有在社会上大范围推广。
(3)化学防治一般是通过药剂拌种或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和后期的喷药防治减少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防治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可显著的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从而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上一茬采收结束后,选择连续晴朗天气,连根拔除所有植株,粉碎,连同恶霉灵1500液一同翻入土壤,深耕40~50cm,空置一周左右;
S2、选取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化学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
S3、采用常规方式播种,控制播种深度在3cm左右;
S4、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分别喷施一次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壳聚糖+纳米级玉米淀粉,使得药剂可以均匀的附着在小麦茎基部、麦穗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的设计,所述步骤S1中,连根拔除所有植株, 粉碎至100目后,与恶霉灵1500液混匀,浸泡30min左右后,一同翻入土壤。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的设计,所述步骤S2中,采用酷拉斯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的设计,所述步骤S4中,壳聚糖的添加量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质量的5~6%。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的设计,所述步骤S4中,纳米级玉米淀粉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质量的8~10%。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的设计,还包括在播种前3~5天,结合深耕,每亩施尿素10kg、磷酸一铵30kg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田间试验发现,本发明的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防效在87.5~91.3%之间,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2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