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0745.7 | 申请日: | 202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升;吴王坤;王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塘尾社区塘尾华丰科技园第2、第3幢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边框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包括起承载安装作用的背板以及设置于背板边缘处的弯折条,第二框体由若干个首尾相接的框条组成;框条嵌装于弯折条,框条的外壁与弯折条的外壁平齐,框条靠近弯折条的一端抵接于背板,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框条的宽度尺寸。第一框体嵌装于第二框体,不仅组装起来便捷,而且缩小了边框尺寸,使得显视区域大屏化,具体的,框条与弯折条的宽度叠加重合,进而降低边框的宽度占比,减少边框浪费,使得边框整体上具有轻薄超窄的优势,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模组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消费电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开发和设计新型的背光模块新制作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科技产品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故在显示屏的视效宽屏需求方面有着新的要求。其中,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尺寸作为影响整个屏幕可视区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边框宽度的尺寸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具体的,如对边框的细窄程度进行改进,同时还可以对边框的组装方式作出改进,这些优化手段对于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胶框和背板框作为背光模组的重要配套部件,通常情况下,胶框与背板多采用分体结构组装式,由于胶框的宽度尺寸加上背板框的宽度尺寸,这样就会导致背光模组边缘尺寸增大,也就是背光模组的边框尺寸显大。
目前,现有一种背光模组边框。参照图6,边框距离背光模组可视区的尺寸距离为2.55mm,边框宽度尺寸为1.7mm,边框与背光模组之间通常设置有遮光胶带,遮光胶带与背光模组叠加重合的宽度尺寸至少保证有0.5mm,而这样就会造成边框的宽度尺寸占比较大,也即背光模组的可视区缩小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尺寸占比较大,存在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不佳且整体上不美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背光模组边框宽度占比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框体包括起承载安装作用的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边缘处的弯折条,所述第二框体由若干个首尾相接的框条组成;所述框条嵌装于所述弯折条,所述框条的外壁与所述弯折条的外壁平齐,所述框条靠近所述弯折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背板,所述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框条的宽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提供该背光模组的承载与安装基础,以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以便于将该背模组进行组装使用,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框条的宽度尺寸,通过框条嵌装于弯折条,实现框条与弯折条的宽度叠加重合,降低边框宽度占比,使得产品具有超薄美观的特性,同时框条的外壁与弯折条的外壁平齐,减少边框宽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可视区域占比,提高显示器的视觉感。
可选的,所述框条的外壁下端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将所述框条靠近所述背板的端面贯穿,所述弯折条插置于所述嵌槽内,所述第二框体的边角处设置有插块,所述第一框体的边角处贯穿有插槽,所述插块插置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块靠近所述背板的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底端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条开设有嵌槽,用于弯折条插入,减少边框的宽度尺寸,同时实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整体嵌装,使得边框边角处得到稳定的连接,提升该产品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框条连接有嵌块,所述嵌块沿所述框条自身长度方向均等分布,所述弯折条外侧壁贯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弯折条长度方向均等分布,所述安装槽将所述弯折条远离所述背板的端面贯穿,所述嵌块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嵌块的外壁与所述弯折条的外壁以及所述框条的外壁皆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07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货物抓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彩色防伪码生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