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OOS存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09166.0 | 申请日: | 202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峰;张红岩;张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坤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7 | 分类号: | H04L67/1097;H04L67/02;H04L9/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博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84 | 代理人: | 姚宗培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技术 oos 存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存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OOS存储方法,包括ECS云服务器,所述ECS云服务器的分别双向信号连接有多种设备接入模块和客户端,所述多种设备接入模块还连接有OOS存储系统,所述OOS存储系统和ECS云服务器双向信号连接,所述ECS云服务器还双向信号连接有STS鉴权单元。基于云计算的OOS存储能够扩展数十乃至数百EB的容量,能够充分利用高密度存储;扁平化结构存储,不受复杂目录系统对性能的影响,效率极高;横向扩展系统,随着容量的增加,数据根据算法自动分布于所有的存储节点,通常凭借HTTP调用存储本身提供的认证密钥来提供数据访问,不仅支持HTTP(S)协议,采用REST的API方式调用和检索数据,同样增加了NFS和SMB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存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OOS存 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存储方法受限于硬件的可靠性,易出问题,一旦磁盘出现坏道将会 出现不可逆的数据丢失。且存储硬盘容量有限,需要人工扩容,单线或双线 接入速度慢有带宽限制需要专人维护成本较高。且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管 理急剧增加并且孤立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很多被任意数量的应用程序 和业务流程使用的来源。现在,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碎片化存储产品带来的挑 战。如何以较低成本并且可大规模扩展存储成为很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OOS存储系统中,对象是存储数据的基本实体,它包含对象的数据部 分和元数据部分,对象的数据部分指对象本身所包含的数据或内容信息,对 象的元数据指的是描述对象信息的信息,通常包含诸如对象的创建时间,对 象的大小,对象的修改时间,对象的最后访问时间,对象的读写权限等;对 象通常被放置在某个容器中,我们可以将容器看成是对象的集合,当然,容 器也能包含子容器,一个容器可以包含多个对象和多个子容器。对象和容器 的示例及关系如图一所示;整个OOS存储系统则由对象,容器以及相关的管 理模块和安全模块构成。
对于多虚拟机云计算系统或分布式计算系统,虚拟机使用分布式OOS存 储系统提供的块设备作为虚拟磁盘。在虚拟化管理平台上有多台虚拟化主 机。虚拟化主机管理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虚拟机,每一台虚拟机是分布式OOS 存储系统D0SS的一个客户端,各虚拟机共享网络访问D0SS。假定N个虚拟 机同时访问总带宽为W bps分布式OOS存储系统D0SS,对于某一个虚拟机而 言仅分配到W/N bps。因此,虚拟化主机管理下的某台虚拟机某次访问分布式 存储系统的带宽受到限制,无法给用户提供快速的响应和访问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替代文件存储方式的一种基于云 计算的OOS存储方法,能够对海量的对象和容器进行简洁高效的管理,同时 保证系统的简洁性,灵活性,低成本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向后兼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OOS 存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云计算的OOS存储能够扩展数十乃至数百EB的容量,能够充分 利用高密度存储;
S2:扁平化结构存储,不受复杂目录系统对性能的影响,效率极高;
S3:横向扩展系统,随着容量的增加,数据根据算法自动分布于所有的存 储节点;
S4:通常凭借HTTP调用OOS存储本身提供的认证密钥来提供数据访问, 不仅支持HTTP(S)协议,采用REST的API方式调用和检索数据,同样增加了 NFS和SMB支持。
优选的,所述ECS云服务器的分别双向信号连接有多种设备接入模块和 客户端,所述多种设备接入模块还连接有OOS存储系统,所述OOS存储系统 和ECS云服务器双向信号连接,所述ECS云服务器还双向信号连接有STS鉴 权单元。
优选的,所述客户端双向信号连接有CDN内容分发网络,所述CDN内容 分发网络双向连接有视频转码模块和图片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坤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坤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9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