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nity3D的Web端3D效果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6240.3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谢郑凯;胡秋林;王宇豪;黄秋燕;孔德胜;于航;达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G06T15/04;G06T17/00;G06F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苏舒音 |
地址: | 10009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nity3d web 效果 同步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Unity3D的Web端3D效果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由发布端连接,发布端配置有Unity3D引擎;发布端与服务端连接,服务端连接有Web端;该方法包括:将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导入到Unity3D引擎中,以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渲染;按照与Web端的3D程序相适配的属性信息,确定渲染所述三维模型的场景信息;对所述场景信息进行封装得到场景文件;将所述场景文件上传至服务端,供所述服务端响应于Web端的访问操作,以传输至Web端进行3D效果展示。本技术方案,能够把文件导入到Unity3D目录中直接使用,无需安装,解决了Unity3D端直接在web端实时预览需要打包编译的缺陷,并可在web端进行二次开发,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nity3D的Web端3D效果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Unity3D软件是由Unity Technologies开发的一个让玩家轻松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建筑可视化、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Unity类似于Director,Blender game engine,Virtools或Torque Game Builder等利用交互的图型化开发环境为首要方式的软件。
目前,在使用Unity3D软件的时候,当需要在web端预览查看效果时,Unity3D软件官方提供了编译生成webgl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场景的内容打包成一个不可二次开发的包体结构,且打包时间非常长,打包内容冗余,且效果和编辑器预览差异明显,查找问题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nity3D的Web端3D效果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把文件导入到Unity3D目录中直接使用,无需安装,解决了Unity3D端直接在Web端实时预览需要打包编译的缺陷,并可在Web端进行二次开发,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Unity3D的Web端3D效果同步方法,所述方法由发布端连接,所述发布端配置有Unity3D引擎;所述发布端与服务端连接,所述服务端连接有Web端;所述方法包括:
将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导入到Unity3D引擎中,以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渲染;
按照与Web端的3D程序相适配的属性信息,确定渲染所述三维模型的场景信息;
对所述场景信息进行封装得到场景文件;
将所述场景文件上传至服务端,供所述服务端响应于Web端的访问操作,以传输至Web端进行3D效果展示。
可选的,按照与Web端的3D程序相适配的属性信息,确定渲染所述三维模型的场景信息,包括:
读取Web端的3D程序的属性信息,并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
对所述三维模型按照所述目标属性信息进行渲染,得到场景信息;
将所述场景信息进行封装,得到场景文件。
可选的,所述场景信息包括:场景中的相机、灯光、环境光、阴影、反射以及相机焦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
可选的,读取Web端的3D程序的属性信息,并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包括:
读取Web端的3D程序的属性信息,并识别所述属性信息是否为Unity3D引擎中包括的渲染信息;
若是,则基于所述属性信息生成目标属性信息;
若否,则创建与所述Web端的3D程序对应的新增属性,并对所述新增属性进行属性赋值,以生成目标属性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