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3105.3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5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左李刚;明宏星;邹新建;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1/00;E03F3/04;E03F5/04;E03F5/06;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工程 道路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应用在市政道路建造的领域。其包括路面、设置在路面两侧沿路面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和间隔布设在路面两侧的竖井,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竖井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上盖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盖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建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是市政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之一,通常由道路和道路配套的排水结构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构成。
一般的排水结构是在道路两侧挖设排水沟渠,并在道路上间隔布设排水竖井,排水沟渠与排水竖井相互连通,在排水沟渠上通常还覆盖有上盖,为便于排水,上盖上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降水较大时,尤其是短时强降水的情况发生时,需要人工将排水沟渠上的上盖打开,使得排水速度加快,避免或延缓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但是通过人工打开上盖效率低下,通常情况下人工打开上盖的速度无法满足排水需求,且需要在雨天进行工作危险性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人工打开排水沟渠上盖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结构,包括路面、设置在路面两侧沿路面长度方向布设的排水沟和间隔布设在路面两侧的竖井,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竖井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上盖与所述排水沟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盖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水较大时,驱动机构带动上盖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排水沟直接暴露,不再受到上盖的阻挡,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排水沟的内壁上的挂钩,所述挂钩可拆卸的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上设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驱动所述挂钩与所述上盖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发组件触发时挂钩与上盖分离,上盖移动打开后,露出排水沟,使得排水速度加快,从而加速路面积水排出,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收集箱和铰接在所述排水沟上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收集箱,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挂钩,所述收集箱的开口朝向所述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大时,收集箱内的雨水较多,因此收集箱整体较重,给转动杆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转动杆转动,此时固定在转动杆另一端的挂钩与上盖脱钩,上盖自动打开,这样就能够在雨水较大时使得排水沟直接打开,雨水流入排水沟不再受到上盖的阻碍,流入更加快速,避免路面积水淤积形成内涝,且触发机构的动作不需要人工进行触发,效率更高无需人工冒雨打开上盖,安全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上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滑动设置在所述排水沟上,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供所述挂钩插入的插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固定在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