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NaOH和NaClO进行碱回收炉脱硫脱硝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2802.7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运通;程欣;陈元恭;史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50;B01D53/56;B01D53/34;B01D53/75;B01D53/96;B01D53/14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卢丽花 |
地址: | 365056 福建省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naoh naclo 进行 回收 脱硫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NaOH和NaClO进行碱回收炉脱硫脱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经过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脱硫脱硝塔,将碱回收系统苛化工段生产的副产品稀白液输送至脱硫脱硝塔的喷淋层,稀白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NaClO溶液输送至脱硫脱硝塔的喷淋层,NaClO溶液氧化烟气中的NO为高价氮氧化物;(2)经脱硫脱硝塔处理后的脱硫烟气进入洗涤塔内,接着将工业清水输送至洗涤塔的喷淋层,工业清水洗涤脱硫烟气中残余的盐分,并吸收高价氮氧化物。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NaOH和NaClO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不仅脱硫、脱硝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而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NaOH和NaClO进行碱回收炉脱硫脱硝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制浆过程产生的废液经过蒸发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送入碱回收炉燃烧生产绿液和蒸汽,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以NO为主)等污染物。
2014年江苏环保厅发函国家环保部,请示碱回收炉污染物排放遵循的标准,根据环保部回复-环函【2014】124号文:65t/h以上碱回收炉可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现有循环流化床火力发电锅炉的排放控制要求执行;65t/h及以下碱回收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排放控制要求执行,详见表1所示。
表1碱回收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大量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群健康。国家持续提高大气排放污染物指标,“倒逼”制浆造纸企业采取脱硝技术,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因此,如何设计出可以有效降低烟气氮氧化物含量的生产工艺,保证碱回收炉烟气达标排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NaOH和NaClO进行碱回收炉脱硫脱硝的生产工艺,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保证碱回收炉烟气达标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NaOH和NaClO进行碱回收炉脱硫脱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经过除尘后的烟气进入脱硫脱硝塔,将碱回收系统苛化工段生产的副产品稀白液输送至脱硫脱硝塔的喷淋层,稀白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NaClO溶液输送至脱硫脱硝塔的喷淋层,NaClO溶液氧化烟气中的NO为高价氮氧化物;
(2)经脱硫脱硝塔处理后的脱硫烟气进入洗涤塔内,接着将工业清水输送至洗涤塔的喷淋层,工业清水洗涤脱硫烟气中残余的盐分,并吸收高价氮氧化物。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脱硝塔内的液体温度为60℃,液体PH值10-11。
进一步的,稀白液中NaOH浓度为9.09g/l,NaClO溶液的浓度为5.3g/l。
进一步的,碱回收系统苛化工段生产的副产品稀白液储放在循环池内,脱硫脱硝塔和洗涤塔底部的下液口均与循环池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池与碱炉溶解槽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脱硫剂为碱回收系统苛化工段生产的副产品稀白液(主要成分NaOH),脱硫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2)使用NaClO脱硝,具有一定的脱硝效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同时脱硝剂费用相对较低,运行成本较少;
(3)使用工业清水进行洗涤吸收,可以洗去溶于烟气水滴中的溶盐,并吸收并吸收高价氮氧化物(主要是NO2),完成整个脱硝过程;
(4)部分循环废液回收至碱回收炉溶解槽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