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02097.0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荣国城;梁超贤;严春明;吴琦;周玉坤;朱云辉;叶浩;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侯成兵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跨路现浇箱梁 施工 防护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防护装置包括胶合板、若干拉杆和若干工字钢,各工字钢均固设于胶合板的底面,各工字钢均具有第一翼板、腹板和第二翼板,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设置且通过腹板连接,胶合板通过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拉杆穿设于腹板和胶合板,拉杆与腹板之间通过拉杆的第一端部固定,拉杆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朝向路面的端面。本发明采用胶合板能减轻结构自重且加工方便;此外,通过各工字钢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胶合板,以及通过各拉杆将各工字钢的腹板与胶合板紧固,以形成防护体系,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现场材料,以减少施工准备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浇箱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应用于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安全设施。然而,目前传统应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安全设施主要是采用整体化式防护棚,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4059825A)公开的一种有限净空下跨大流量道路防护棚的构造,此种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桩、型钢垫梁、分配梁及密目网等部件,需提前准备好相应材料,通过焊接、固定等搭设方式形成整体式防护棚以满足施工安全及通车能力。由于此种防护结构的部件较多,导致该跨路施工防护棚存在施工准备周期长、材料耗费多、搭设过程繁琐等问题,即采用常规跨路施工防护棚在人员设备、材料及经济投入方面都会相对较多。同时,此种防护棚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封闭道路才能完成施工,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较长而影响通车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其通过附着在跨路现浇箱梁支架上进行兜底防护,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安装过程费时较短。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跨路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其能够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搭设时间,减少人员、设备材料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同时,采用封闭半幅行车道进行该兜底防护的安装有效减弱了对现有通行道路的占用时间,社会效益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胶合板、若干拉杆和若干工字钢,各所述工字钢均固设于所述胶合板的底面,各所述工字钢均具有第一翼板、腹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腹板连接,所述胶合板通过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承托,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腹板和胶合板,所述拉杆与腹板之间通过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部固定,所述拉杆的第二端部固定于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朝向路面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位于腹板的下端的端部套设有将拉杆与腹板锁紧的第一紧固件。
进一步地,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上具有下弦杆,所述拉杆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下弦杆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在所述下弦杆上。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工字钢相互紧挨。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工字钢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胶合板与各工字钢之间固设有若干螺纹钢筋,各所述螺纹钢筋与各所述工字钢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螺纹钢筋相互紧挨。
进一步地,相邻的螺纹钢筋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各腹板的相对两端部均设置有将腹板与胶合板拉紧的所述拉杆。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用于跨路现浇箱梁施工支架的设计形式加工成不同尺寸的胶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