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98547.3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3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5G5/30;C05F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 地址: | 430043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多孔聚合物、海藻酸钠和缓释增强剂/改性缓释增强剂加入水中搅拌后,灭菌,冷却至室温,加入微生物菌液和磷酸二氢钾搅拌,得到包埋液;将氯化钙、硼酸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固定液;取上述包埋液滴加到固定液中固化后,过滤得到固化物,将所得固化物用水冲洗后,晾干,得到所述缓释复合肥。本发明的缓释复合肥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微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缓释肥可以缓慢、持续的释放出农作物所需的有效养分,通常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很好地减少了施肥次数和成本。同时缓释肥在前期缓慢释放养分,直到后期还能持续释放养分,有效保证了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供给,使农作物充分利用养分,减少了养分流失或挥发造成的浪费及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微生物肥和传统无机化肥搭配施用,可以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优点,不仅减少了无机化肥的施用量,还提高了肥效,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中国专利CN102653500A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酵母微生物肥料、固氮菌肥料、尿素、纤维素、麸皮、保水剂、锯末、秸秆灰烬、磷酸铵、钙粉、硫酸钾、凹凸棒土、硼砂、硫酸亚铁和滑石粉,将上述原料粉碎后放入发酵池中,加水同时进行鼓风和搅拌,将发酵好的混合物低温干燥,最后造粒制得;本发明复合型缓释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倒伏、抗病抗旱性,吸收率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损害减缓。中国专利CN106008117B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物有机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内芯生物有机母粒、中间缓释层和外包真菌层,所述内芯生物有机母粒包含复合微生物和有机质,所述复合微生物包含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所述有机质包含氨基酸粉、酵母粉、腐植酸和废糖蜜;本发明的缓释肥具备较好的缓释顺序,使肥料实现高效抗病、改善土壤和促生增产的功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微生物肥料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缓释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份计,用口径为1~2mm的注射器取40~50份包埋液,按照3~5mL/min的滴加速度滴加到100~120份固定液中,在60~80rpm的转速下固化1~3h后过滤得到固化物,将所得固化物用水冲洗后,在25~35℃自然晾干,得到缓释复合肥。
所述微生物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解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褐球固氮菌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将培养所得菌液分别稀释至相同浓度,所述浓度为1×107~1×108cfu/mL后,得到其稀释液,将枯草芽孢杆菌稀释液、巨大芽孢杆菌稀释液和褐球固氮菌稀释液按照质量比1:(2~4):(1~3)混合得到微生物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褐球固氮菌三种菌作为微生物肥料合理配合,配合农作物生长进行缓释,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腐殖酸,将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农作物可以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品质,实现农作物保质增产。
所述固定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份计,将8~12份氯化钙、25~30份硼酸加入到100~120份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固定液。
所述包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