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体类锻件性能热处理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98404.2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9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潜;温玉磊;沈元国;李福强;刘崇鲁;路荣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倪迎春 |
| 地址: | 2512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筒体类 锻件 性能 热处理 冷却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体类锻件性能热处理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主要涉及锻件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技术领域,冷却设备包括储水池、内圈冷却装置、外圈冷却装置和控制器;冷却工艺包括准备、冷却初期、冷却中期和冷却末期四个步骤。本发明占用空间小,制作成本比较低,结构比较简单、紧凑、可拆卸,易于操作,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泛,可满足对中、大型筒体性能热处理的使用要求;有利于加快筒体类锻件与冷却介质的对流温度交换,从而提高筒体类锻件的冷却速度,促进组织转变,保证锻件性能,进而提高锻件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件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尤其是一种筒体类锻件性能热处理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筒体锻件,材质一般有16Mn、14Cr1Mo、12Cr2Mo1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行业,如运输、压力容器、化工、核电行业等。筒体锻件在性能热处理冷却后一般组织为珠光体(P)、铁素体(F)、贝氏体(B)或几种组织混合,但对于B,下B的性能一般要比上B的性能好,尤其是冲击性能,因此在材料有B转变的区域,理想的冷却是获得比例较多的下B组织来提高材料的性能。另外有些筒体锻件在性能热处理时还需要添加缓冲垫,去掉缓冲垫后再取样,取样位置较深,其性能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决定设备安全、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筒体的性能热处理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有工艺技术中,筒体锻件的性能热处理冷却方式一般采用浸液冷却,即将筒体全部浸入冷却介质中,通过对冷却介质的搅拌,获得冷却介质与筒体的对流速度差,从而使工件热量快速的传导给冷却介质,形成对筒体的冷却。但这种发方法对于尺寸较大的筒体类锻件冷却时会受到以下影响:一方面冷却系统需要的场地的面积和体积较大,对传统较小的厂房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和挑战;另一方面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来输出能量提供给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达到足够的对流速度,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三方面,冷却介质对流速度的不均匀,会导致筒体的各个部位冷却速度不同,增加筒体变形机率;第四方面,部分材质的筒体类锻件性能要求较高,不均匀的冷却速度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不能充分展现和挖掘,甚至达不到客户或设计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筒体类锻件性能热处理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体类锻件性能热处理冷却设备及冷却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储水池、内圈冷却装置、外圈冷却装置和控制器,储水池与内圈冷却装置和外圈冷却装置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储水池中装满冷却介质,内圈冷却装置用于通过冷却介质冷却筒体的内壁,外圈冷却装置用于通过冷却介质冷却筒体的外壁,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内圈冷却装置和外圈冷却装置。
优选的,内圈冷却装置包括内圈总进水管、内圈主进水管、八根内圈分进水管和八个内圈喷水矩阵,内圈总进水管一端插入储水池,内圈总进水管另一端通过内圈抽水电泵连接内圈主进水管,八个内圈喷水矩阵环形间隔分布,八根内圈分进水管的一端均和内圈主进水管连接,八根内圈分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八个内圈喷水矩阵。
优选的,外圈冷却装置包括外圈总进水管、外圈主进水管、八根外圈分进水管和八个外圈喷水矩阵,外圈总进水管一端插入储水池,外圈总进水管另一端通过外圈抽水电泵连接外圈主进水管,八个外圈喷水矩阵环形间隔分布,且位于八个内圈喷水矩阵围成的环形外围,八根外圈分进水管的一端均和外圈主进水管连接,八根外圈分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八个外圈喷水矩阵。
优选的,还包括介质循环利用装置,介质循环利用装置和储水池通过管路连接,介质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盘、过滤池、过滤网、循环冷却装置、回流管一和回流管二,底盘位于内圈冷却装置和外圈冷却装置下侧,过滤池放置在底盘下方,且通过管道和底盘连接,过滤网位于过滤池中,过滤池通过回流管一和循环冷却装置连接,循环冷却装置对回流介质进行冷却,循环冷却装置通过回流管二和储水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