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6935.8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坚;林征;刘双;周金松;曾巧燕;宋建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苏士莹 |
地址: | 3501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 淋巴结 转移 预测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检测外泌体中蛋白质的表达量的试剂在构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工具中的应用,并以血浆外泌体CORO1C、LIMS1、SULT1A3蛋白表达量为基础,构建血浆外泌体CORO1C、LIMS1、SULT1A3蛋白联合诊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AUC=0.854,说明血浆外泌体CORO1C、LIMS1、SULT1A3蛋白联合诊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效果较好,且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结果稳定。该预测模型的构建将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并为精确制定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EC)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食管鳞癌不良预后相关,因此,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识别,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判断EC的临床分期主要依靠CT、MRI、PET-CT及食管内镜超声。虽然影像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发展,检查策略也更精细化,但目前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T目前仍然是EC术前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其成本较低且广泛可得,但其在判定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局限性。当前,多以淋巴结最短径大于10mm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该标准使得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不超过60%,且敏感性低,仅为30%~60%。此外,正常大小的淋巴结也可发生微转移,但CT无法识别淋巴结微转移,从而出现假阴性。MRI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为75.5%~88.73%,但其拍摄时受患者呼吸、吞咽等运动影响较大。研究表明,PET-CT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从27%~90%不等,当淋巴结离原发肿瘤很近的时候,假阳性诊断更多。食管内镜超声检查是EC临床分期的重要手段,但其在检测区域淋巴结时受含气体组织(如气管、肺等)的干扰较大,再者其为有创检查,因此其在普及与应用上受限。淋巴结转移判断不准确会导致错估临床分期,进而可能导致治疗方案制定的失误。病理分期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的金标准,由于其对患者创伤较大,且仅适用于手术患者,难以对食管鳞癌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长期监测。
因此,寻找一种方便快捷,损伤小却又具有高灵敏度与高特异度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识别方法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对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并且灵敏度高、特异度好,能很好的诊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外泌体中蛋白质的表达量的试剂在构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工具中的应用,所述蛋白质包括CORO1C、LIMS1和SULT1A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试剂包括Western Blot检测试剂、Elisa检测试剂或免疫组化检测试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术前或术后的食管鳞癌患者的外泌体中蛋白质的表达量,对表达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后,构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所述蛋白质包括CORO1C、LIMS1和SULT1A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数据统计方法包括: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随机森林方法或人工神经网络。
优选的,所述外泌体中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血液样本、尿液样本或唾液样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构建方法构建得到的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试剂盒,包括CORO1C抗体、LIMS1抗体和SULT1A3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6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