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求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1911.3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光普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7/18;A44C5/20;A42B3/04;A42B3/30;A61B5/00;A61B5/02;A61B5/0205;A61B5/024;A61B5/11;A61B5/145;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陈晓清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求救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井下定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求救系统,包括多个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所述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包括腕带、垫块和外壳,外壳内安装有定位系统,垫块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腕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的侧壁均连接有固定机构,腕带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块连接,固定机构用于快速拆卸腕带,使腕带与外壳分离。该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可以在井下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佩戴方式,并且在佩戴时与井下人员的身体接触,使定位装置可以实时的监测人体体征,同时定位装置也不易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求救系统。
背景技术
当煤矿井下出现突发状况时,井下人员求救需要借助井下应急定位装置来完成快速定位使得救援人员进行救援,煤矿井下定位是实现井下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的基础保障,利用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尽可能地掌握当前所处空间位置和环境信息,躲避灾害影响范围,获取周边避险设施的分布信息,确定自己逃生或救援的最优路径。
目前,煤矿井下普遍安装的井下定位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发射与信号识别方法来实现井下定位,如RFID技术、Zigbee技术、PHS技术、WI-FI技术等等,系统可以实现井下不同区域的人员运动轨迹动态监测,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井下人员的分布、数量及运动状态,这类方法定位技术服务对象主要是管理层,实现井下人员或动态目标监督管理,这些定位方法代表性的装置和设备有:井下人员只随身佩戴单一的射频定位卡或无线通讯终端,井下巷道安装的RFID阅读器或无线通讯基站,定位时,随身佩戴的射频定位卡或无线通讯终端的人员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讯方式将信息传送到监控终端。
目前,用于井下的组合定位装置,一般多固定在安全帽上方便井下人员随身携带,但是,固定在安全帽上时定位装置不与人体接触,无法监测人体体征,还有部分定位装置则只能穿戴在手腕或是脖颈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定位装置必须要取下才能不影响井下人员工作,但是取下后的定位装置则容易丢失或者损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求救系统,其内所包括的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具备安装方式灵活,可在井下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佩戴方式,并且在佩戴时与井下人员的身体接触,使定位装置可以实时的监测人体体征,同时定位装置也不易丢失等优点,解决了固定在安全帽上时定位装置不与人体接触,无法监测人体体征,还有部分定位装置则只能穿戴在手腕或是脖颈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定位装置必须要取下才能不影响井下人员工作,但是取下后的定位装置则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求救系统,包括多个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所述井下应急主动式组合定位装置包括腕带、垫块和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定位系统,所述垫块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腕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均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腕带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快速拆卸腕带,使腕带与外壳分离;
所述垫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侧壁均通过转轴共同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壁连接有锁止机构,所述垫块通过锁止机构与外壳的上端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实现垫块与外壳之间的活动连接,实现快速穿戴定位装置;
所述连接块的下端与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直角缺口,两个所述直角缺口与固定机构相配合,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倒角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光普,未经张光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1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