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管环咽肌球囊扩张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0829.9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龙耀斌;杜灿荣;邓艳媚;罗水明;梁洁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4;A63B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腾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0 | 代理人: | 刘洵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 环咽肌球囊 扩张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食管环咽肌球囊扩张管,用于进行环咽肌扩张与训练。本申请包括:输气管、第一球囊、第二球囊以及第三球囊,所述输气管内设置有四根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管、第二腔管、第三腔管以及第四腔管,所述第一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二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三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四腔管靠近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设置有气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三球囊的中间,所述第一球囊以及所述第三球囊用于对所述第二球囊进行固定,所述第二球囊用于对环咽肌进行扩张与训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管环咽肌球囊扩张管。
背景技术
环咽部是由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UESM)、环咽肌、甲咽肌、食管上端环形肌以及软骨质的下咽部和环状软骨组成。食管上括约肌和环咽肌的感觉与运动由舌咽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迷走神经的随意运动纤维所支配。所以吞咽可以随意愿开始,也可以反射性地由于口咽刺激而引起。静息状态下,食管上括约肌处于紧张状态。吞咽时,食物经口腔、舌肌、咽肌等强力收缩,将食团推至咽部,食管上括约肌松弛,食团进入食管后随即收缩,此过程约0.3s。食管体部在吞咽运动后,产生一个蠕动收缩,并于0.5~1s之后将之推进到胃内,随后关闭。因此,吞咽运动是下咽部、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muscle,LESM)松弛和收缩协同动作的结果。如果在吞咽过程中出现吞咽与其松弛不协调时,食团就难以从咽部进入食管,造成吞咽困难,即环咽肌弛缓不能,又称食管口痉挛。环咽部肌群功能失调可因神经或肌肉的病变所引起。
脑卒中引起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这种患者吞咽过程中环咽肌开放不全或不开放只是功能性的,不是器织上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环咽肌扩张需要重复多次,同时扩张过程中需要配合患者主动进行吞咽动作训练,治疗效果才更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食管环咽肌球囊扩张管,包括:
输气管、第一球囊、第二球囊以及第三球囊,所述输气管内设置有四根相互独立的第一腔管、第二腔管、第三腔管以及第四腔管,所述第一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二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三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球囊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抽气器连通,所述第四腔管靠近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设置有气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三球囊的中间,所述第一球囊以及所述第三球囊用于对所述第二球囊进行固定,所述第二球囊用于对环咽肌进行扩张训练。
可选的,所述第二球囊鼓起时为柱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球囊以及所述第三球囊鼓起时为球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球囊、所述第二球囊以及所述第三球囊采用防黏连的软性医疗级材质构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管与所述抽气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注水阀门,所述第一腔管通过所述注水阀门与抽气器连接,所述第一腔管与所述第一球囊相连通,所述抽气器连接与所述注水阀门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腔管向所述第一球囊注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球囊鼓起。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管与所述抽气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注水阀门,所述第二腔管通过所述注水阀门与抽气器连接,所述第二腔管与所述第二球囊相连通,所述抽气器连接与所述注水阀门上,并通过所述第二腔管向所述第二球囊注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球囊鼓起。
可选的,所述第三腔管与所述抽气器连接的三端设置有注水阀门,所述第三腔管通过所述注水阀门与抽气器连接,所述第三腔管与所述第三球囊相连通,所述抽气器连接与所述注水阀门上,并通过所述第三腔管向所述第三球囊注水,从而使得所述第三球囊鼓起。
可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外部为防黏连的软性医疗级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0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