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9187.0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9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添;张建雨;张建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0 | 分类号: | B66B1/30;B66B1/34;B66B3/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汇邦智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4 | 代理人: | 朱展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集群 智能 控制 装置 | ||
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梯控制单元、集群控制主机,所述电梯控制单元有线连接有第一数据收发单元,所述集群控制主机连接有与第一数据收发单元通讯连接的第二数据收发单元;所述电梯控制单元连接有厢内人数采集单元、候梯人数采集单元、用于辅助集群控制主机区分上行乘客数量和下行乘客数量的辅助识别单元、用于供候梯厅内乘客发出呼梯指令的外呼梯单元。本发明能够利用厢内人数采集单元和候梯人数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数据,判断出发出呼梯指令的候梯厅内有多少候梯乘客,并根据候梯乘客的人数调度符合候梯乘客乘坐要求的电梯到对应目的层接送乘客,从而避免运力浪费,达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和节约电梯运行能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不断诞生,用户对电梯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管理方面,要求能对整个区域的电梯进行高效且智能的管理;在可靠性方面,要求能对电梯的各种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同时能对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分析并诊断;在节能方面,要求能分配最近的电梯进行服务,而目前的电梯群控系统大多数采用估算模式,根据每个楼层的呼叫信号和电梯运行的状态用各种算法模拟推算最后生成调度指令。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对于每个层站的外呼信号,无法得到更加详尽的信息,即只知道层站是否有乘客发出电梯上行或者下行指令,却无法知道每个层站候梯厅中上下行确切的需求负载需要装载的候梯乘客人数,因此当多层站面产生外呼信号后,未满载的电梯按照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原则逐层停靠直至满载,但由于电梯负载有限,而常常会出现停靠层站中等待的候梯乘客不能完全进入电梯轿厢的情况,而未进入到电梯轿厢的乘客则需要重新呼梯,这种电梯运行方式严重影响电梯的运输效率,同时造成运力浪费。
例如在纯估算的调度情况下,有两台电梯,电梯1的电梯轿厢离目标楼层稍远,内部较空,电梯2的电梯轿厢离目标楼层较近,电梯内部只有少量负载空间,但是外部等待人数远超可接受负载。按现有技术的调度模式,电梯2先到达呼叫楼层,电梯1的呼叫指令因群控调度已执行被系统取消,结果等待人群因电梯2可用负载限制在上了1人后超载,而电梯1因呼叫指令被执行而忽略该楼层造成运力浪费,而且还在候梯厅内的乘客还需要重新呼梯,导致乘客使用体验也不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梯集群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梯控制单元、用于向电梯控制单元发出控制指令的集群控制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单元有线连接有第一数据收发单元,所述集群控制主机连接有与第一数据收发单元通讯连接的第二数据收发单元;所述电梯控制单元连接有用于采集电梯轿厢内乘客人数的厢内人数采集单元、用于检测候梯厅内乘客数量的候梯人数采集单元、用于辅助集群控制主机区分上行乘客数量和下行乘客数量的辅助识别单元、用于供候梯厅内乘客发出呼梯指令的外呼梯单元。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梯控制单元电连接有位于电梯轿厢内的内选层器。
在本发明中,所述集群控制主机包括集群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模块和集群操作面板,所述集群控制单元与第二数据收发单元、数据存储模块和集群操作面板电连接,所述集群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分析采集数据以及对电梯控制单元发出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中,所述厢内人数采集单元为用于获取电梯轿厢内部环境影像并识别的第二AI摄像头。
在本发明中,所述候梯人数采集单元为第一AI摄像头。
在本发明中,所述辅助识别单元为人脸识别单元,所述人脸识别单元集成在第一AI摄像头内或单独设置在电梯控制单元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单元连接有用于获取电梯轿厢载重情况的载重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9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