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再生碱的净化回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7792.4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3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绿沃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徐立宁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再生 或者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再生碱的净化回用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微孔过滤器预过滤;S2、微滤膜或超滤膜澄清过滤;S3、将步骤S2得到的清相进行净化处理;S4、将步骤S3得到的浓相进行中和,中和后得到盐溶液,再进行蒸发盐结晶;S5、电渗析系统进行浓缩;S6、清相中和,稳定PH值后进入污水处理。本发明解决了树脂再生废酸废碱的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废酸、碱经本发明工艺净化浓缩后可以回用到原生产线;本发明直接净化回收利用酸、碱资源,降低了原处理工艺中酸、碱的损失,同时减少了废酸、碱处理时原料酸、碱的加量,降低了生产废水中总盐含量,降低废水处理难度,实现综合处理成本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再生碱的净化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又分为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水中主要含Ga2+离子和CL-离子以及部分残目标留物,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水中主要含有Na+、SO42-、色素、残留目标物等,该类废水高含酸、碱和无机盐,如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被灭杀或者抑制繁殖,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瘫痪,且分别在酸、碱废水的中和调节工艺中浪费较多的碱和酸;该类废水若直接采用传统的蒸发浓缩回收,则蒸汽消耗大,费用高,导致项目经济性差。因此,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酸、碱液,由于pH过高或者过低,且其中含有再生解析盐,较难处理,且较高浓度的酸、碱进行污水处理,需要调节中和,中和工艺所需酸、碱量也较大,药剂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有以下几种化工再生废酸、碱的处理方法:
1、酸碱中和法:以树脂再生酸碱废水和其他工艺所产生的酸碱废水进行中和达到少投加或者不投加酸碱中和排放的方法。其缺点是:酸碱投加依旧不可避免,废酸碱处理量依旧大,成本高,且泛用性不强,其他工艺未有废酸碱时还需加入新的酸碱进行中和。
2、化学反应沉淀法:针对阴阳床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检测,对高含盐废水进行收集沉淀,用分步沉淀法去除阳床再生废水中的钙、镁、铁离子,用二次沉淀法去除阴床再生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和硅酸根,分离出沉淀后的上清液以氯化钠为主,可作为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液。其缺点是:额外加药产生额外成本,且操作步骤冗长琐,效率低。
3、FENTON试剂法:通过投加亚铁盐和双氧水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其缺点是:大量的药剂投加,运行成本高,且无法减少废酸、碱液中的含盐量。
4、生化法:用阴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脱除掉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中的盐实现再生废液的处理与回用,所述阴离子交换膜一侧是反硝化脱氮介质,另一侧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然后将脱除掉盐的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回用于饱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其缺点是:废酸碱中残存的其他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等对树脂的再生效果有影响,且生化法只具有单一性。
5、传统膜工艺:根据废酸、碱中所含离子价态和分子量差异性,选择纳滤或者反渗透进行分离净化。其缺点是:传统膜工艺对于废酸、碱处理浓度较低,高浓度酸、碱处理困难,需要稀释至膜耐受范围,且收率不高。
针对上述各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泛用性低,酸碱投加量大,药剂成本高,运行成本高,收率低等,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新型膜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再生碱的净化回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离交树脂再生酸、再生碱处理后可应用性低,处理过程酸碱消耗量大,再生酸碱中和废水含盐量高,污水系统处理难,综合处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再生碱的净化回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离交树脂再生酸或者离交树脂再生碱采用微孔过滤器预过滤,去除大粒径的悬浮物以及固体颗粒杂质,得到清相和悬浮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绿沃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绿沃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