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桥梁安装移动监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87398.0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3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申婧;樊远领;王明;李金花;邹越;王菁菁;张肖晓;武震震;张振亮;卢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市科信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3/50 | 分类号: | H04N23/50;B08B1/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宾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59 | 代理人: | 张广富 |
| 地址: | 23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桥梁 安装 移动 监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安装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固定导轨、限位挡板、移动模块、保护壳、监测仪、雨刮组件和驱动模块,固定导轨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挡板,固定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模块,移动模块的上端设置有可转动的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契合放置有监测仪,保护壳的玻璃罩部分与监测仪的摄像头部分位置相对应,保护壳的前端设置有可复位的雨刮组件,保护壳的上端安装有与雨刮组件相配合的驱动模块。本发明可以解决由于施工工地灰尘较大,监测设备的镜头位置容易受到污染,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镜头位置会更加模糊,即使人员前去清理,后续雨水的落下仍会模糊镜头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安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安装移动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城市的发展,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建筑工地的泥头车事故频发,市民投诉某些建筑工地彻夜加班赶工噪音过大等等,影响交通安全,扰民之余,也严重打击了民众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信心,监测设备是对现有道路桥梁安装中监测周边环境的重要设备之一,将监测设备固定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后进行监测。
但是,固定安装导致后期的监测区域较小,且由于施工工地灰尘较大,监测设备的镜头位置容易受到污染,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镜头位置会更加模糊,即使人员前去清理,清理完毕后,后续雨水的落下仍会模糊镜头,造成镜头的持续性模糊,此时监测设备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测。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安装移动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桥梁安装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固定导轨、限位挡板、移动模块、保护壳、监测仪、雨刮组件和驱动模块,固定导轨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挡板,固定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模块,移动模块的上端设置有可转动的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契合放置有监测仪,保护壳的玻璃罩部分与监测仪的摄像头部分位置相对应,保护壳的前端设置有可复位的雨刮组件,雨刮组件用于擦拭玻璃罩,保护壳的上端安装有与雨刮组件相配合的驱动模块。
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防尘框,防尘框安装在保护壳的上端,防尘框内部前端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雨刮组件相配合的凸轮,转动电机与供电模块之间为串联连接,防尘框的上端设置有可复位的集雨模块,集雨模块与供电模块之间相互配合使用。
上述的,所述的保护壳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与移动模块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壳体的后端内嵌有翻盖组件,翻盖组件与壳体的前端之间夹紧放置有监测仪,壳体的前侧开设有对准槽,对准槽的上端安装有玻璃罩,对准槽的下端连通有排水腔。
上述的,所述的排水腔由挤压腔体与排水孔组成,从上往下布置的对准槽、挤压腔体与排水孔之间相连通。
上述的,所述的雨刮组件包括活动杆,活动杆上下滑动设置在保护壳前端开设的滑动槽内,活动杆的中部与滑动槽的中部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活动杆的下端设置有可挤压的擦拭单元,活动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挤压杆,活动杆的上端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与挤压杆相配合的受压块安装在限位挡板上。
上述的,所述的擦拭单元包括可拆块,可拆块安装在活动杆的下端,可拆块上通过复位伸缩杆与弹出块连接,弹出块靠近玻璃罩的一面上铺设有海绵层。
上述的,所述的受压块的倾斜面与靠近接触的挤压杆之间挤压配合,凸轮与活动杆的上端始终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市科信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阜阳市科信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