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7352.9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邱珍锋;唐盛林;卿云;曹婷;杨洋;宋少贤;陈人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E02B3/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水 蓄能 水库 干湿 循环 保温 防渗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岸坡坡面迎水侧的所述碎石垫层、整平胶结层(1)、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聚酯网格(3)、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保温层(5)和玛蹄脂封闭层(6);
所述整平胶结层(1)的材料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整平胶结层(1)的孔隙率为10%~15%;
所述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的材料为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的孔隙率为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平胶结层(1)所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为4%~5%,骨料最大粒径小于等于19mm,整平胶结层(1)的铺设厚度为8~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的材料时,在普通沥青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的孔隙率小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5)采用混凝土保温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玛蹄脂封闭层(6)采用玛蹄脂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整平胶结层(1)的施工:待碎石垫层施工完毕后,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摊铺在碎石垫层上并进行碾压;
2)所述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的施工:将沥青碎石混合料摊铺在所述整平胶结层(1)上并进行碾压;
3)所述聚酯网格(3)的施工:在所述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的上表面均匀喷涂粘结材料,将聚酯网格(3)布置在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2)上,再在聚酯网格(3)上均匀喷涂粘结材料;
4)所述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的施工:将所述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的材料摊铺在所述聚酯网格(3)上并进行碾压;
5)所述保温层(5)的施工:将水泥基胶凝材料、集料、掺合料、外加剂和水混合制成料浆,向料浆中加入发泡剂后混合搅拌,料浆在掺纤维沥青混凝土层(4)上浇注成型并做好养护;
6)所述玛蹄脂封闭层(6)的施工:在所述保温层(5)上涂刷玛蹄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水蓄能上水库干湿循环下保温防渗库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粘结材料为汽油与沥青的混合物,汽油与沥青的质量比为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3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