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再生粉体碳化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87338.9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0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智;邵滢璇;李志杰;凌一峰;刘志强;陈晨;葛智;孙仁娟;管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0/00 | 分类号: | C04B30/00;C04B18/04;C04B18/08;C04B18/12;C04B18/14;C04B22/00;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孙倩文 |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再生 碳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混凝土再生粉体碳化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质量组集A,并加入带有去离子水的贮液池中作为钙离子源,其中,组集A为工业固废材料;
(2)将组集B气体通入贮液池中,控制气体流速0.30~0.60L/min,开启搅拌装置,与固废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贮液池温度保持在4~8℃,在该温度下,钙离子溶解度高且利于方解石形成,当贮液池内pH值降低至6.0~6.3并保持不变时,贮液池中固废材料水解完成,封存二氧化碳已到达饱和状态,暂时停止气体通入,更换贮液池中新的组集A,其中,组集B为空气或含有二氧化碳的工业废气;
(3)称取组集C 30份,即再生粉体,填入成型模具中,成型模具与贮液池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水泵,该水泵将贮液池中的碳酸氢钙溶液循环泵入成型模具中,溶液流速为1.0m/s~3.0m/s,控制成型模具温度为45~55℃,碳酸氢钙溶液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再生粉体中C-S-H凝胶浸出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并与碳酸氢钙溶液分解产生的碳酸钙一起在模具中沉淀、结晶和胶结再生粉体产生强度;
(4)当溶液流入成型模具处的压强达到1.5~3MPa时,表示成型模具中再生粉体已胶结成型并产生强度,此时关闭水泵,停止输送碳酸氢钙溶液;
(5)等待30min后即可脱模,在自然条件下晾干即可投入使用;
根据组集A中材料钙、铝、镁等元素占比,确定各组分质量占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Ca为组集A中所有固废材料所含钙量之和;x为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的质量;N表示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中钙元素所占比例;xN/0.045表示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中钙元素含量;0.045为根据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含钙量所推导出的经验系数;M为组集A中所有固废材料总质量;0.516(M-x)为组集A中其它固废材料含钙量之和,0.516为根据组集A中其他固废材料含钙元素比例总和推导出的经验系数;
根据公式确定了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的质量后,选定硅、镁元素的适当含量,通过下式可确定其他固废材料的质量:
式中,ySi,yMg分别为组集A中所有固废材料中硅元素含量、镁元素含量;Z为所选固废材料中硅元素所占比例;E为所选用固废材料中镁元素所占比例;xN/1.95、xN/10.14分别表示组集A中含钙量最高的固废材料所含硅元素、镁元素量,其中1.95、10.14分别为经验系数;Z(M-x)、E(M-x)分别表示其他固废材料中硅元素、镁元素含量,两部分相加,即可得到组集A中所有固废材料所含硅、镁元素量之和;
所述组集A包括电石渣、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粒化高炉矿渣、尾矿、煤矸石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再生粉体包括二氧化硅、氢氧化钙、硅铝酸钙和钙矾石;
再生粉体最紧密堆积状态下的粒度分布为:
式中,U(D)为粒径小于D的颗粒体积分数,%;D为颗粒粒径,μm;D1为体系中最大颗粒的粒径,μm;n为分布指数,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再生粉体碳化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充分水化后的再生粉体中C-S-H凝胶占总体积70%,氢氧化钙占总体积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再生粉体碳化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池连接有pH监测仪和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控制器使贮液池温度保持稳定,通过pH监测仪监测贮液池的pH值变化,以调控二氧化碳通入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再生粉体碳化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池和成型模具之间连接有进液主管和出液主管,水泵设置于进液主管上,所述进液主管靠近成型模具处设置有管道压强监测仪;
所述成型模具内包括多个与所制备的碳化砖尺寸等大的格子,再生粉体的颗粒级配满足最紧密堆积状态,填入格子后呈均匀密实状态;
每个格子周围设置有加热管,且每一格子均设置有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多个进液支管与进液主管连接,多个出液支管与出液主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3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