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4317.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4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余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冯会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温控 装置 及其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温控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
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第一液冷板之间安装有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内均设有内部流道;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连接管内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流通,控制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池下壳体和多功能上壳体,所述第二液冷板安装在所述电池下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液冷板安装于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上,所述多功能上壳体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电池下壳体之间均填充导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侧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或
所述第二液冷板具有测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
4.一种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所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条件下,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
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则生成所述电池模组温控的请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所述乘员舱温控对应的第一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还包括所述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第二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上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电池模组温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温度;
若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二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小于第二高温阈值,则停止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是否存在;
若是,则执行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的步骤;
若否,则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43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