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运动损伤辅助康复训练用体外冲击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8978.3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9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常智跃;王慧珍;朱婉芬;张彦辉;张婉;王露;李圆;李思维;于力楠;宋小娟;王艳梅;娄译文;刘沫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一诺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66 | 代理人: | 王建男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运动 损伤 辅助 康复训练 体外 冲击波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动损伤辅助康复训练用体外冲击波设备,其包括躺卧床体、伸缩结构、计算机结构和冲击波探头;对于需要康复的用户,其只需要躺卧在床体上,然后把腿部从脚部开始穿过环形转动板,以使得脚部位置放置到放置槽的位置,以使得腿部处于基本的悬空放置状态。然后启动所述驱动结构工作,这个过程中使得环形转动板能够从用户的脚踝位置逐渐地移动至大腿位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间隔性运动。随后,根据用户的提示以及医务人员的诊断而确定待康复位置,然后医务人员再次启动驱动结构工作,并且使得移动环移动至待治疗康复的位置,然后启动探头工作而形成体外冲击波仪实现对于待康复位置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动损伤辅助康复训练用体外冲击波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从饮食结构、科学训练、运动康复等各个阶段和方面均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和提升,这样才能够保证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的快速提升,并且保证肌肉组织的健康性。
为了对于疲劳或者损伤的肌肉组织或者骨骼组织进行康复训练,在现代运动医学康复领域,越来越多的引入了各种运动康复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治疗方式而对于运动的损伤部位进行康复治疗。其中,通过体外冲击波设备进行的运动医学的康复治疗已经逐渐地得到了应用,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效果明显,也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现代的运动康复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关注。
然而,这种仪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并且需要日常的多次的治疗,因此每一次的治疗过程中均需要一名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操作,其首先需要对于用户的损伤位置进行寻找,然后在该位置手持冲击波的探测头抵靠在损伤位置进行持续接触,并且需要持续一定时间,并且当损伤部位较大的时候,还需要反复地把探测头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以完成该过程,这样就无疑消耗了医务人员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成本的消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实现对于待康复用户的腿部进行扫描形成数据模型并且方便进行后续位置移动和探头治疗康复的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运动损伤辅助康复训练用体外冲击波设备,其包括躺卧床体、伸缩结构、计算机结构和冲击波探头;
躺卧床体用于待康复人员的躺卧,所述躺卧床体的一侧具有竖向支撑板;
伸缩结构具有安装板、驱动结构、第一伸缩折叠杆、第二伸缩折叠杆、移动环、环形转动板和扫描仪;其中,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板的顶部位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所述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伸缩折叠杆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折叠杆的远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折叠杆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折叠杆的远端与所述移动环连接,所述移动环上设置所述环形转动板,所述环形转动板上设置有所述扫描仪;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区域具有脚部放置槽;所述环形转动板上具有卡合件;
计算机结构具有显示屏幕,所述计算机结构与所述扫描仪建立通讯连接;
冲击波探头可分离地固定在所述卡合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