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及其培养方法、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78125.X | 申请日: | 202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亓正良;王文卷;刘新利;朱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K36/06;A61P35/00;A61P39/06;A01G18/4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2503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多种 活性 成分 野生 桑黄菌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及其培养方法、应用,经鉴定所述菌种为粗毛纤孔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珍惜药用真菌,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及其培养方法、应用,该桑黄菌富含多酚、黄酮、三萜等将活性成分。
背景技术
桑黄是一种药用潜力巨大的木腐真菌,常发现于桑树树干,其子实体的颜色各异,通常为黄褐色由此而得名,民间也称之桑臣、桑耳等。桑黄是一类硬质多孔菌,目前在分类学上对其划分尚不明确,通常是属于锈革孔菌科(
时至今日,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问题愈加重视,养生以及日常的防护逐渐变得流行,从以往的药补到食补,逐渐转变为现在的药食同源,在药食同源的大趋势下,一些具有抗癌、抗氧化功效的天然药材或者天然菌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桑黄作为一种富含活性物质的菌种,因其优秀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力的能力以及对于人体的修护能力,逐渐展露于人们的视野中,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挖掘优良的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桑黄菌种。
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载“桑耳,黑者、生山谷,主女痛,阴阳寒热无强志”。“桑黄”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中[3]。中医学上普遍认为桑黄具有利五脏、排毒、止泻和止血等药效,可用于治疗盗汗、血崩、痢疾、脱肛和闭经等症。现代药理学以小鼠作为研究模型发现,桑黄提取物对肉瘤、肺癌、脑胶质瘤、肝癌、乳腺癌、人源性结肠癌等均有良好的抗瘤作用,同时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保肝护肝,以及治疗关节炎等作用。综上所述,桑黄具有极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该桑黄菌富含多酚、黄酮、三萜等将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野生桑黄菌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野生桑黄菌在用于制备抗氧化、制备或治疗或预防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所述菌株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hispidus,于2022年3月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2276。
本发明的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野生桑黄菌种采自中国山东省夏津百年古桑园,经鉴定为一株粗毛纤孔菌,从野生子实体分离培养,获得母种,命名为SH-1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野生桑黄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回来的野生桑黄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实体用75%(v/v)酒精棉擦拭表面进行消毒,酒精棉不宜过于湿润,擦拭后的子实体不能残留酒精以及棉絮。用酒精灯灼烧刀片进行消毒,之后用刀片沿子实体纤维划开,切开后再次灼烧刀片,用刀片在切面中心割出方格,以便之后用镊子夹取,用酒精灯灼烧过的尖嘴镊子夹取已经切割好的子实体组织;
(2)制作母种:将分离下来的子实体转移至培养基内,置于30℃恒温避光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1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