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静电缓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7725.4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6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石川;陈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石川 |
主分类号: | H05F3/00 | 分类号: | H05F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静电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静电缓释的方法,包括:将用于与带有静电物体接触的接触电极、电阻、电感线圈、以及用于释放静电的放电电极进行串联,构成RL串联静电缓释电路;通过电阻值与电感值配合,共同控制静电释放的大小与速度。保证静电释放时,不会造成人体不适或引起火灾等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消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静电缓释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带有静电,当瞬间电压过大时,人可能会有燥热感,并有烦躁、头痛的感觉;有数据显示,在冬季,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关。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尤其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早搏、心律失常。容易折叠诱发心律失常、引发皮肤炎症、影响中枢神经。
此外,车辆静电也会干扰车载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缩短车载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可能引发火灾。
因此,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静电消除手段显得相当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静电缓释的方法,通过所提供的电路结构结合对相应的参数控制,实现了静电缓释。
其实现的装置基础主要包括由电阻、电感、静电释放指示器、与带有静电物体接触的接触电极、释放静电的放电电极等元件;这些元件共同组成一个RL串联电路,其电阻值与电感量配合,共同控制静电释放的大小与速度,保证静电释放时,不会造成人体不适或用于车辆等装置静电释放时引起火灾等安全风险。
其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静电缓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用于与带有静电物体接触的接触电极、电阻、电感线圈、以及用于释放静电的放电电极进行串联,构成RL串联静电缓释电路;通过电阻值与电感值配合,共同控制静电释放的大小与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等效电阻和第二等效电阻,分别设置在电感线圈的同侧或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电阻值与电感值配合,共同控制静电释放的大小与速度的具体方法为:
设静电电流大小I静电、待释放静电体所带等效电荷值为Q、所述RL串联静电缓释电路的等效电阻值为R1和R2、电感等效值为L;其中R1是靠近接触电极一侧的等效电阻值,R2是靠近放电电极一侧等效电阻值;则静电电流大小I静电与各个元件的关系如下:
式中,C为待释放静电体等效电容值;t为放电时间,是与电感等效值L正相关,等效电阻值R1和R2负相关的参量,通常为时间常数τ(τ=L/(R1+R2))的3~5倍;δ、ω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则通过预设或调节等效电阻值R1和R2,以及电感等效值L即可调整参数δ、ω的大小,从而在等效电荷值Q可预估的情况下控制静电电流I静电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RL串联静电缓释电路连接有静电释放指示器。
基于以上设计,一般要求,与带有静电物体接触的接触电极,其形状结构能够保证与带有静电物体的良好接触,且不损伤带有静电的物体;如果用于人体静电释放时,接触电极还应具有亲肤性。
释放静电的放电电极,其形状结构则一般需要能够保证不损伤与其接触的用于释放静电的物体。
有介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装置设计方案:
进一步地,由外侧导电带(1)、电感线圈(2)和内侧导电带(3)构成静电缓释指环;所述电感线圈(2)位于外侧导电带(1)、内侧导电带(3)以及绝缘护套(5)共同构成的腔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石川,未经陈石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7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