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6841.4 | 申请日: | 2022-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2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宗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锁温(永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东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浮动 按摩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解决了按摩装置的使用问题。包括联动座与按摩头,所述联动座纵向向上延伸形成位置对称的双耳部,所述按摩头底部具有块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双耳部中央,且连接部与双耳部之间通过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联动座顶面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连接部底部边角在转动路径上与联动座顶面抵接限位。所述连接部与按摩头底部之间设有一体相连的肋板。设计简单、组合巧妙,通过微小的设计使得按摩头具有浮动效果,贴合人体颈椎,同时连接处负荷较小,按摩头有限转角确保驱动损耗低、传动效率高,明显提高使用寿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我国按摩器具产品一直保持强劲的需求态势,而国内制造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按摩器具制造提供了保障基础,导致世界产能逐渐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按摩器具制造中心。按摩器采用若干个独立软触按摩头,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还可缓解疲劳、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但是对于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来说,仍不能满足现实生活需求。一般按摩产品都是针对人体背部,在相对平缓的曲面上做按摩动作,对于按摩球的连接结构要求较低。针对人体颈椎的产品少之又少,相当多产品出现使用僵硬、按摩头易故障损坏、电机寿命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包括联动座与按摩头,所述联动座纵向向上延伸形成位置对称的双耳部,所述按摩头底部具有块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双耳部中央,且连接部与双耳部之间通过紧固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联动座顶面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连接部底部边角在转动路径上与联动座顶面抵接限位。
所述连接部与按摩头底部之间设有一体相连的肋板。
所述按摩头顶面沿圆周设有指模模组。
所述指模模组包括球面模、平面模和连体模。
所述连体模由一体相连的三个平面模构成,且连体模中央的平面高度大于两侧平面高度。
所述按摩头顶面设有蛛网形形状的肋网,所述肋网与指模模组一体相连。
所述指模模组内部为镂空结构。
所述球面模与连体模位置对称,所述平面模在圆周方向上设于球面模与连体模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设计简单、组合巧妙,通过微小的设计使得按摩头具有浮动效果,贴合人体颈椎,同时连接处负荷较小,按摩头有限转角确保驱动损耗低、传动效率高,明显提高使用寿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仿生浮动按摩头结构,包括联动座1与按摩头2,所述联动座1纵向向上延伸形成位置对称的双耳部3,所述按摩头2底部具有块状的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设于双耳部3中央,且连接部4与双耳部3之间通过紧固件转动连接。双耳部3类似设于联动座1顶面的“双耳”,连接部4设于双耳部3中间起到相对限位,配合紧固件限制线性移动,同时连接部4相对紧固件转动。紧固件可选择螺栓,有利于装配和拆卸更换,但绝不仅限于此。块状指方块状或相近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工字形的块状结构,亦是在保护范围内。连接部4或者说按摩头2有限角度的转动和限制线性移动有利于发挥联轴器功能,避免电机负载过大,也有利于按摩头2的动作顺利、减少卡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锁温(永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锁温(永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6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曲柄滑块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β相聚丙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